在知識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品牌已成為各電視台勢在必得的一種無形資產,並以其高知識含量的創造效能越來越體現出卓越的資本價值。

三、品牌的作用

1.品牌是電視台的形象

一個欄目的片頭、一個頻道的台標,都是可讓受眾了解電視台的標誌。然而,並非所有類似的標誌都能引起受眾的關注與興趣,受眾既不會在意這家電視台的台齡有多長、屬於哪一級、擁有多少人;也不關注它能播出多少節目、設立多少欄目、開辦多少頻道。在現實中,隻有那些成為品牌的欄目與頻道,才真正能代表其所屬電視台的良好形象,也才能真正讓受眾的遙控器經常鎖定它。

倘若這家電視台播出的節目平庸乏味,甚至僅僅是一些買來、拿來甚至是“偷來”的節目轉播;又或者其所辦欄目是一些簡單的“克隆”版本;再或者其所辦頻道是毫無特色與個性的“大涮鍋”,受眾就會在充分比較之後認定它與品牌絕緣,將其“封殺”。反之,一個頻道哪怕僅僅擁有一個能鎖定受眾遙控器的欄目品牌,它所從屬的電視台也足以創造出讓人喝彩的輝煌了。如果一個頻道有了幾個能叫響的品牌,則這家電視台就必然會在受眾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媒體形象。

2.品牌是電視台競爭製勝的法寶

當前,我國大多數的城市受眾已能收看到幾十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如青島地區可收視的頻道為23個),加上網絡的衝擊,沒有哪一家電視台能安然回避同類媒體的競爭和別類媒體的挑戰。一個電視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唯有建設品牌才是克敵製勝的法寶。

就電視頻道之爭而言,不管頻道增加到了多少,也不管頻道是否還在繼續增加,誰的欄目品牌質量高、誰的頻道品牌含量高,誰就會擁有相對高的收視率,就會占住市場的製高點。

就網絡挑戰而言,不管有多少網站在湧現,不管有多少網上信息在泛濫,誰在傳播中的品牌質量優、信譽高,誰就會更具媒體權威性,誰就會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同。因此,當前電視台應當全麵提高自己品牌的質量與相對優勢。

3.品牌是電視台獲取經濟效益的基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持運轉、資產增值和擴大規模同樣也成為電視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而品牌正是電視產業經營獲取經濟效益的基礎。收視調查資料告訴我們:越是品牌含量高的電視頻道,插播的電視廣告就越多,廣告的價位就越高,為電視台創造的經濟效益就越可觀。

舉例來說,青島地區2007年5月份第一周對23個頻道的市場占有率的調查結果顯示,市場占有率超過10%以上的頻道有3個,它們在青島地區都是優秀的頻道品牌,獲取的經濟效益也是最多的。

四、品牌的建構

1.準確定位受眾

電視節目的增多,使得受眾的選擇範圍擴大,不同類型的受眾對電視節目更有了不同的選擇。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麵對這一客觀現實,無論是欄目還是頻道,都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準確定位。

一家電視台要構建具有個性與特色的品牌,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受眾是哪些人,對他們的年齡、職業、性別、愛好、受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應先作細致認真的調查和準確科學的研究分析,然後有針對性地創辦欄目或頻道。同時,在準確定位受眾的基礎上,對受眾的參與方式、節目的長度和節目播出的時段,也要根據受眾的收視習慣精心策劃與實施,方能得到受眾的認同,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品牌。

2.“少而精”的原則

“少而精”的原則,指的是電視台開設頻道要少,欄目也要少,而節目或欄目卻一定要精的原則。

目前,在我國的不少城市中,擁有5家以上電視台者為數不少,這許多個電視台又同時開辦了數十個頻道,各個頻道又設立了許多雷同的欄目。於是,欄目、頻道多而平庸、全而雜的格局各地可見。這既反映出這些地區電視界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風,又反映出這些地區在市場經濟體製轉軌時期電視資源配置的失調。而這樣的格局,難以建構出讓受眾叫好的品牌。

近年來,根據我國電視資源的現狀,已有許多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城市台(不包括直轄市)其實隻辦好一個台或一至兩個品牌頻道,就可獲得理想的效益了。唯此,才能夠保證用有限的電視資源真正實現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