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書(2 / 2)

錢玨熱身之後,當然有更困難的提問準備將他難倒,微微一笑,接著道:“書中記載山有五種不可葬,請問是哪五種。”

吳尚青道:“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氣因土形,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錢玨點了點頭,顯然證明他又說對了。

眾人對吳尚青不了解,隻見他侃侃而談,倒也沒有覺得如何,可蘇皓不同,心驚不已。他畢竟是親眼看著吳尚青拜在施半仙門下才沒多久,就能將一本《葬書》吃透,可見他不是天分極高,便是相當刻苦。

張思韻好奇道:“不知道他說的五種不可下葬的山是哪五種,我怎麼聽得糊裏糊塗的。”蘇皓解釋道:“他所說的五種山都是指的靠山,童山特征是草木不生,斷山的特征是生機斷絕,石山的特征是幹燥堅硬,過山的特征是奔騰不止,獨山的特征是孤高獨聳。書中還有一句單獨點出來葬在這五種山當中的後果,書中說:童斷石過獨,生新凶,而消已福。”張思韻聽完之後若有所思。

接下來輪到吳尚青提問了,他道:“你既然問我五種山可不可葬,那我則要問你下葬的吉穴該如何選擇,書中說吉穴有十一要素,請問都是哪十一要素。”

錢玨冷笑,朗聲道:“十一不具,這是特指上等寶地而言,而既然是上等寶地,略有瑕疵料無大礙,也就是‘是謂其次’,十一不具分別是:一不高,二不低,三不浮,四不沉,五不幹,六不濕,七不寒,八不暑,九不過小,十不過大,十一不噫生氣。”

蘇皓聽完他們第二回合交手,深感佩服,對吳尚青說道:“吳大哥玄學水平又有精進,在下不佩服是不行了。”吳尚青道:“這一切都是師父他老人家教得好,正所謂名師出高徒。”

施半仙一愣,饒是他臉皮深厚,也不由得耳根發紅,他可沒有怎麼指導過吳尚青,隻是含糊的跟他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讓他一個勁地讀下去就是,可這徒弟爭氣,果然將他的話奉為圭臬,沒用過長時間,便讀了何止千百遍,竟然把一本《葬書》倒背如流!他訕訕笑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老夫不過是在你要走彎路的時候略加提點罷了。”

錢玨眼看著普通的問法難不住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朗聲道:“請問‘銅山西崩,鍾靈東應’一句,出自何典故?”他這話說完,果然吳尚青眉頭一皺,略有躊躇。眾人見此,暗怪錢家之人好不要臉,談論《葬書》理應處處不離開風水,他現在竟然舍本逐末,問起來當中的典故,若是吳尚青曆史積累不深,很有可能回答不上來。

錢玨再次催促道:“你若是真的回答不上來,我們也不會怪你,看在你們師徒有些水平的分上,可以繼續參加大會,不過前麵的位子,是不是該讓開一下了。”

吳尚青不去搭理他,說道:“漢未央宮一日無故鍾子鳴,東方朔曰:‘必主銅山崩應。’未幾,西蜀果奏銅山崩,以日揆之,正未央鍾鳴之日也……昔曾子養母至孝,自出母欲其歸,則齧指而曾子心痛……故知山崩鍾應,亦其理也。”他這一段背完,眾皆駭然,畢竟人家連《葬書》原本的注解都背誦出來了,當中的典故還不是明擺著。

吳尚青見眾人如此反應,知道自己這一步棋走對了,說實話他還真不曉得該如何回答,索性在腦海當中搜索出來下麵對應的注解,直接背誦出來,總不至於有錯吧。

張思韻大感好奇,詢問當中到底是何典故,蘇皓給她解釋說:“漢代未央宮中的銅鍾某一天不知什麼原因自己開始鳴響,東方朔知道這件事情,說是因為西蜀的銅山崩塌所致,漢武帝進一步詢問原因,東方朔則說製造銅鍾的黃銅產於西蜀大山,兩者之間存在元氣感應,就像是人的身體跟父母一樣,又舉了一個曾參的例子,曾參外出,他的母親想念他,就用牙咬手指,曾參便感到心痛回家了。這個典故可以證明先人下葬到風水寶地,對後人的確是有影響的,身為一個風水師,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