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成功校長的創新思維能力(1)(1 / 3)

第一節 思維的概念

一、思維的含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思維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在感性認識,特別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借助於語言,以知識為中介而實現的。實踐活動是思維的基礎,表象是從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感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一個中間環節,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工具。總之,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高級的反映形式,是以已有的知識為中介進行推斷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環節。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

思維方式,是思維活動借以實現的形式。任何思維活動都包括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思維形式與物質技術手段)三個要素,是三者有機結合的動態過程。這三個要素作為曆史的產物,其結合方式不同,就形成不同的思維方式。換言之,思維方式就是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二、思維能力的三種表現

思維能力,是人腦通過實踐活動,形成概念、判斷,並進行推理的能力。它大體上有以下三方麵的表現:

(一)記憶力這是“儲存”信息(包括知識)的能力。

(二)理解力這是對客觀事物內在聯係和本質的認識、分析的能力,或者說是吸取知識的能力。

上述兩種能力都是初級的、最基本的,主要體現在認識世界的能力。

(三)創造力這是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是思維的能動作用和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的能力,是辯證思維能力的突出表現。它包括抽象概括力、想像力、分析、綜合的能力、演繹、歸納等邏輯能力,它還包括洞察力,即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和推測、預見的能力。

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三者是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的。有的人理解事物快,未必記憶力和創造力強;一個記憶力好的人未必理解力、創造力強。但是,一個人如果創造力強,必然以記憶力和理解力為前提。記憶力不好,不能“儲存”、不能積累知識。理解力不好,不能掌握要領。創造思維成果,是通過對“儲存起來的知識進行深入聯想、思索,即長時間的“咀嚼”、“消化”、推進、提高而得來的。它有時是在散步或進行其他活動中,思路豁然開朗而取得進展的。這就是記憶力、理解力與創造力的綜合運用。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有快有慢,有深有淺,有寬有窄。記住了的有助於加深理解,理解透徹的又促進記憶。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創造力。校長應努力鍛煉自己,使自己成為三種能力綜合運用得好的人才。

第二節 成功校長的科學思維方法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成功校長應當掌握的一些共同的思維形式。在人的思想活動中,思維方法是實際存在和發生作用的。並且,一定的思維方法一經形成之後,即自動地發生作用。比如,有的校長習慣於經驗型的思維方法,不論什麼問題,首先在頭腦中將其與過去經曆過的事件作比較,以經驗來衡量所要認識的新對象;有的校長又習慣於從原則出發的思維方法,不論什麼問題,首先和頭腦中事先定好的原則作比較,以原則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也有的校長習慣於現實型的思維方法,盡量排除以往經驗和原則的影響,就對象本身去認識事物;有的校長甚至習慣於預測型的思維方法,接觸到一個問題時,特別注意思考事物發展的未來。如此等等,說明了在校長頭腦中都有某種思維方法在起作用。

人們想問題用什麼樣的思維方法,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因素,而是和時代的特征、科學的發展、民族文化的傳統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成功校長應當了解當代思維方法的特點,有意識地運用它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並逐步形成當代思維的習慣。為此,校長應深入學習、熟練掌握辯證思維方法、係統思維方法和邏輯思維方法。

一、辯證思維方法

辯證思維方法,也就是唯物辯證法。它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因為,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用一定的世界觀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就形成方法論。掌握唯物辯證法,就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所以,從根本上說,校長應具備的最科學的思維方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