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價原則

教師“教學六認真”是教學質量管理體係中的一個重要係列,對此進行評價,一要靠學校行政手段給予製約,二要靠切實有效的措施給予激勵。從而使教師教學的各個環節建立在踏實、艱苦、細致的工作基礎上,同時又把教師的教學工作引向更高的境界。為此,在製定和試行評價體係中,我們緊緊地掌握以下5條原則:

1.實踐性多年來,我縣對教師教學工作作過不少規定,如教師“教學六認真”要求,教研組活動製度,關於開展“上一堂好課”活動和組織觀摩課、研究課製度,作業布置與批改規定以及“好課標準”、“合格課標準”等,這些規定為製訂評價係列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此同時,各校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進行了不少有益的討論和嚐試,取得了不少好的經驗。我們在初步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評價量化指標係列。

2.可操作牲教學常規製度對教師“教學六認真”的要求具有不確定的模糊性。而評價係列必須力求反映評價對象的共同屬性。有一個統一的尺度就需要對教師教的六個要素提出內容全麵、語言簡練、適度區分、易於考核的子要素。這些子要素都能通過檢查、聽課、向學生調查等方法確定好、較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以等級定分,進行量化,從而使複雜的教學環節由模糊得到清晰的估量,表現出評價的可操作性。

3.民主性教學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民主在教學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和應用。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必須堅持民主性,既組織教師自我評價,又引導教師群體和學生參與評價。堅持公正、平等的原則,客觀地反映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

4.導向性教師“教學六認真”是一個係統工程。工程質量靠工序質量來保證。評價就是要通過保證各個工序質量的基礎上有效地保證整體工程質量。為此,我們在製訂評價係列和試行評價時,始終注意導向性,以實績質量為重點,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在6個要素的權重中,上課為30分,備課為20分,這兩個要素占總分的一半。在評價中既使教師有參照係進行後效評估,又引導教師超前調控,把評價過程當作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完善的過程。通過評價促使教師:①自覺規範各個教學環節的工作,在加強教學的基本功、拓寬知識麵、增強教學能力、高標準地完成教學任務上下工夫;②增強教育科研意識。在研究教學、改革教學、提高教學水平上花力氣;③堅持教書育人,重視寓德於教,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反饋性教學過程是一種信息的傳輸與調控過程,教學評價最重要的工作是及時反饋和有效控製。忽視信息的及時反饋,必然處於盲目性、隨意性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評價達不到既定的目的。在評價中我們始終注意做到:①整體反饋。評價後,歸納每個教師的情況從總體上進行分析總結,肯定好的,指出帶有全局性、傾向性的存在問題進行調控;②個別反饋。對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態度不端正的、自我認識不足的或在某些要素或子要素中存在問題較多的教師,在肯定其成績的基礎上指出問題,進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自我認識、自我完善。

(二)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