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老師也是你一句,我一句的,中心圍繞著學校領導不同意14個大年齡學生要求退學的問題。他們的討論是有原因的。
追溯到3個月前的一次初三年級組會議,這次會議非同尋常,校長、支部書記、教導主任都參加了。內容是討論大年齡學生退學的問題。原來,不久前區教育局轉發了一個通知,大意是在應屆初中畢業生中,已在學校讀滿9年以上的、本人及家長提出申請的、1971年以前出生的大年齡學生,可同意其退學。當教導主任講了有關精神後,年級組的老師們的眼睛也似乎都亮了起來,因為這個精神無疑是提高本屆畢業生合格率的一個有力措施。
這個集體是無可挑剔的。為使學生德、智、體全麵發展,他們嘔心瀝血,不僅首創了年級德育係列操作規程,還在課堂教改上獨樹一格,提出“一懂、二情、三動”的教學方法。體育合格率也達市優秀標準。更難能可貴的是,雖已進入初三下半學期,音、體、美“小三門”及第二課堂,勞技課、勤工儉學課卻照常開設。2年多的努力,這屆學生各方麵提高很快。可由於這批學生的底子是曆年最差的,進校時恰逢附近中學拆並為職業學校,因此這批全區最差的學生都進入××初中,充當了守門的角色,特別是一些在小學留級多年的大齡學生,更是學習、品德雙差生,因此,盡管這些學生有了點進步,但不免要為最終的畢業合格率擔心。更何況學校是近幾年來全區後進轉先進的典型,不能被這一屆砸了鍋,所以,如今有這樣一個合理又合法的途徑,不禁使老師們為之興奮。
班主任張老師說,“我班劉××,今年已足18歲了,已符合選民年齡,還和我們教師一起參加普選,他父親幾次來校要求退學,可早點就業,可惜當時沒政策,這次他可如願了,我們的合格率也可提高點了。”
“我班張××已進過一次工讀學校,這次他父親怕他再犯錯誤,要求退學幫助其一起擺攤,近來張××表現也不是很好,還是早點讓他走吧。”班主任徐老師接著說。
年級組長葉老師略帶分析地說,“我們全年級一共97名學生,符合剛才傳達的精神的有10個學生,另外,本人條件也具備,但家長尚未提出來也有4個。估計他們知道有關精神後,恐怕也要提出,這樣就有14名學生,何況這14名學生都是成績很差的。如果他們都退學了,我看要保住我校合格率90%以上是不會有問題的。”
其他老師聽後都點頭認為分析有道理,並要求趕快落實名單,分頭做工作,趕在會考前辦理手續。
正在大家情緒高漲之際,汪校長發言了。他與支部書記、教導主任會心地點了點頭,接著說:“教育局文件精神是有了,其中提到了‘可以’,而不是說‘必須’。我今天想談點我們領導班子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今年開學初,校計劃在指導思想中提出,要端正辦學思想,我們的宗旨是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麵對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這方麵應該說初三年級貫徹得很好,進入初三下半學期,仍堅持各類常規活動就證明這一點。此外,97名學生在你們的努力下都有提高,一班劉××的家長也曾寫信給我,反映他孩子的進步,說明我們的教育對這類大年齡學生也是有效的。如今社會較開放,也較複雜,而我們的學生辨別是非能力還弱,尤其是一些差生,需要我們多加教育、培養,事實證明類似我校的學生,若在校多呆一天,他們的行為習慣就在學校多鍛煉一天,多鞏固一天。如他們過早踏上社會,得不到良好的指導,會越混越壞,甚至走上歧途。去年王××就是一例。我們要求的合格率應有社會意義,而不是僅對學校而言。去年王××退學,對我們學校合格率隻提高1%或更少,而對他們家庭來說卻是100%的消極作用,對社會多增加一個不安定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必須抓緊剩餘的3個多月,加緊對學生在德、智、體全麵要求,全麵提高他們的素質,僅僅是文化素質上的合格率不是我們追求的宗旨,所以,我建議從今年起我們不再搞大年齡學生的退學手續,寧肯犧牲一點文化考試的合格率,而獲取全麵的有社會意義的合格率。”
支部書記接著說,“這也就是說,要求我們的老師要做相反的工作,即勸說家長們收回子女退學的要求,要幫助家長分析,指出利弊,轉變他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