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老師接著表態:“我同意政治老師意見。對初二(4)班少表揚為好,他們太驕傲了,誰申報來著?就他們花樣多。遵守紀律是做學生的起碼要求,不能因為學習好就遷就他們。新風班當然要著眼於紀律、衛生等常規方麵的表現,不應僅僅看學習成績!”
語文老師慢條斯理,似頗有感觸:“說到新風,我認為應賦予一些新的含義。初二(4)班孩子們的情感很純真。前不久我聲帶撕裂不能講話,他們偷偷送來5隻大蘋果,並附條說蘋果能潤肺清音,望老師早日康複。這件事連他們班主任都不知道是誰幹的,附條落款是‘代表全體同學的5個人’。在學習上。這次中考該班作文成績在80分以上的有14人,實在令我吃驚,可我給他們上課卻特別吃力。不過,我不認為僅僅是紀律問題,實在他們思維太活躍,愛討論,又常常收不攏。我看關鍵是當老師的如何引導,我也常完成不了預定教學內容,但我能改變方法,增加自修內容和作業量。有人會說這樣增加學生負擔。可孩子們願意這樣,我也取得預期效果。很好麼!新風不應該隻是衛生啦,紀律啦,更應著重學習風氣。學生以學習為主麼!”
大家議論紛紛,難以取得一致,最後教導主任要求體育老師發言,因為體育老師一言不發。
體育老師:“本來我不想講的。老實講這幾天我正在生初二(4)班的氣。這星期連續下雨,按規定應做室內操,可他們全班竟全體‘罷操’。找班主任,他說學生不願做,我不能勉強他們。”昨天他們班長和體育委員來找我解釋說,他們覺得這套室內操毫無運動量可言,是形式主義。他們正商議著自己編一套室內操,到時要我幫助他們。這些學生老想標新立異,自說自話,對學校規章製度太蔑視了。按新風班標準,課堂紀律、衛生、廣播操評比都應該是優秀,可他們總分比(1)班低。(1)班是老新風班,評比總分又領先,有什麼理由讓他們下來呢?”
確實,初二(1)班學生是尊師守紀的典範,學習成績居中遊,穩穩當當。教導主任雖在感情上傾向於讓初二(4)班上新風班,可新風班標準是大家討論製定的,且每個年級隻能評選一個班級,初二(1)班又怎麼辦呢?
在討論擬定新風班的校務會議上,教導主任彙報了初二年級討論情況及自己的矛盾心理。大家爭論激烈,意見不一。最後校長表態:據目前情況,還是堅持評選新風班的量化的標準,但初二(4)班的例子足以證明,我們的管理意識已經落後了。校長建議校德育領導小組開展這方麵的討論。
(張建國)
七、“合格率”引起的風波
自1984年以來畢業生會考合格率均在90%以上的××初級中學,今年的合格率僅為82%多一點。這個結果公布後不僅引起了一直把××初中列為本區打翻身仗樣板的區教育局有關部門的震驚,更在××初級中學引起一片嘩然。
“年輕人到底不行,不穩妥,薑還是老的辣。”
“合格率上不去,我們這類學校還有什麼前途,今後的生源會越來越差。”
“幾年辛苦一場空,合理合法的捷徑不走,非要硬撞,現在可不是有結果了,人家可不會看你什麼‘全麵’不‘全麵’了。”
幾個教師聚在一起議論著。
當消息傳到來教導處多次打聽過消息的初三年級組時,年輕的年級組長葉老師的臉色霎時變白,沉下了頭,不再正視其他老師,這似乎證實了葉老師畢竟年輕,挑不起重擔的傳說。幾個曾有過先見之明的老師有點發牢騷地說:“這些學生實在太差勁了,吃飽了人參也教不好他們,還不讓他們走。”
擔任多年班主任的謝老師也生氣地說:“我的責任也盡到了,他們還是考不及格。我也老了,下學期請領導另請高明了。”
“我早說過,讓這14個大年齡學生退學好了,一班的卓、方、劉幾次要求退學,家長也來了幾次,上麵硬是不肯,這下可好了,黑鍋讓我們背上了,學校也完了,我們也完了,我這個二級教師也甭想評一級了。”教一班的數學王老師說道。
“我說,大家也不要講泄氣話,當時我們基本上也同意領導意見的,也照著去做,應該說這14個人也考出了水平,從全麵提高角度看,校領導的意見還是對的。”物理教研組長反駁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