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校管理中人際關係和管理語言上的模糊方法學校管理的接觸麵甚廣,管理者的責任就是協調全局,同心協力落實完成教育目標所規定的任務。

有這樣一位校長,他上任伊始就當眾宣布:“我的治校原則就一句話‘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就是這個“大事清楚”,學校新的教學大樓拔地而起,教學設備等硬件建設一流,學校軟件也快步跟上,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小事糊塗”帶來的最大效益就是學校人心穩定,士氣較高。這個“小事糊塗”的提法,其實就是模糊理論在學校管理上活的運用。

學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能夠深層次地挖掘潛能,提高工作效率。人際關係中有許多微妙的東西,比如行為、態度、友情、氣氛、衝突、障礙、需求、溝通等。人的個性差異也是多種多樣的。它通過能力、氣質、性格等差異表現出來,一般都具備較為穩定和頑強的表現性。就隱蔽程度講,這些現象,有些可以說清楚,有些一時還說不清楚,有些甚至很難說清楚,學校管理者如果不采用寬宏和兼容的態度,淡化或隱去一些無原則糾紛,揚其所長,限其所短,量才錄用,各得其所,那麼,勢必導致學校人際關係惡化,直接影響學校安定團結。

“難得糊塗”是當代一些青年人崇尚的信條。豈不知當年鄭板橋的名言,包羅的哲理就是使用了模糊理論的概念。它可以從三個方麵解釋:難得糊塗,可見平常是不糊塗,這是前提;遇到一些糊塗事應該糊塗這是第二;第三,遇難辦的事需要暫時糊塗。

管理語言的模糊方法,運用得當,有時可以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例如,有一位校長,在教師大會上批評一位教師批閱作文太馬虎,校長隻講該教師存在問題,而隱去了名姓。這對其本人觸動很大,會後就找校長承認錯誤,感謝校長給留了麵子。不久,又有幾位老師分別找校長也承認錯誤,以為校長批評的是自己。

表態,顯得非常果斷敏捷,當然很好。但有時遇到了一時難於辨清或難於啟齒的事情,不妨來一點模糊,以找台階。如果什麼事情都搞個水落石出,鬧不好就會出現人人自危的局麵,對學校安定團結反而不利。

幽默,也不失為一種模糊的管理語言。學校領導常會遇到一些偶發事件,采用一點曲折隱晦的形式,開一兩句玩笑,說一兩句看來不著邊際的話,緩和一下氣氛,以贏得理順思路的時間。這樣,可以使不便直說或不容易去說的事,用模糊的方法說出來,達到緩解、淡化矛盾的目的。

模糊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廣泛運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使用模糊方法也不是任意濫用,它隻有在一定時空條件下,才能有效。對於學校的大政方針、涉及原則方向的大是大非問題則模糊不得,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三)幾種區別界限

學校管理中的模糊理論雖然早已有之,但作為一種科學方法有意識地引入,也隻是近年的事。在模糊方法上區別一些糊塗觀念還是很有必要的。

(1)要同模糊觀念相區別。模糊觀念的產生,是由於對確切的事物在認識上還沒有深入而產生的誤解,它的關鍵是認識沒有深入因而不是方法問題。

(2)要同本來就應有明確是非界限的事物區別開來。

(3)模糊方法的隨機和靈活性要同任意和沒有邊界的瞎謅胡說區別開來。

(4)在一定時空條件下的模糊方法同清醒地把握方向、原則等大是大非問題區別開來。

(臘寂山)

五、質量管理要不要有“量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