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教育,教師的教育行為將發生以下變化:(1)處處注意利用一切機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是功利性的,而是一種精神生活的追求。(2)學生不再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教師不能隻扮演發號施令者的角色,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讓學生真正有一個“親自”思考問題的過程。(3)教師不僅告知學生結果,還要告知產生這些結果的過程;不僅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產生這些知識的方法;不僅讓學生知道答案,還要讓學生了解問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不僅讓學生認識和理解,還要讓學生親自實踐和操作。這樣才能教會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問題”。(4)教師從注重學生的統一性變為尊重學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創造的本質就是多樣性、差異性和非重複性;創新教育客觀上要求教師淡化標準答案,淡化統考的指揮棒作用,允許學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問題,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5)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和行為的惟一評判者。在創新教育中,除了尊重教師的評價外,還要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6)教師管理學生的方式應當充滿民主的氣氛。創新活動與專製的管理是不相容的。探究、冒險、提出新的想法、對失敗和挫折的無所畏懼、嚐試新事物後的喜悅等,都隻有在民主的師生關係中才能實現。創新教育中的所有這些變化,將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的弘揚與主體地位的確立。
4.創新教育是麵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創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是麵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創新教育的提出從深層次上講,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培養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我們這個時代,不但需要傑出人物的創造,需要專門人才的創造,更需要千千萬萬個勞動者的創造。科學需要創造,技術需要創造,產品需要創造,生活需要創造……從廣義上講,創造是現代人的基本品質和生活方式。以至於我們不得不確立這樣一個觀點:現代社會中,創造是每個學生需要掌握的生存本領,不管你是大學生、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不管你是優等生、中等生,還是後進生。
創新教育的難點是如何對待所謂的中差學生的問題。這裏必須明確:(1)任何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發展潛力,僅僅根據考試成績把學生定為中差生,從而忽略對他們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本身就是不正確的。考慮到學生的可發展性和他們全部潛能的激發,我們必須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2)既然創新是有層次的,既然美好生活是創造得來的,既然日常生活與工作都需要人的創新精神,那麼創新教育必然應該麵向全體學生,這也涉及教育的公平性原則問題。(3)我們不應該著重於通過創新教育使所謂的中差生能發明創造什麼,重要的是通過創新教育努力使學生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質,使他們的各種基本素質得到更大的提高。另外,在創新教育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新觀念、所運用的各種新方法、所體現出來的新型人際關係,以及對待知識和學習的嶄新態度,都會使所謂的中差學生變得更加熱愛知識,更加熱愛生活。
5.創新教育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
創新教育作為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學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它滲透到學校的所有教育活動——學校管理、學生工作、班團活動、勞動實踐以及各門學科的教學之中。為此,需要糾正如下一些認識及做法:(1)把創新教育看成是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訓練的活動。認為經過專項的創造思維訓練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忽視創新是人的智慧、人格、心理健康等各項品質綜合作用的結果。(2)把創新教育看成是現有教育之外,增加一些課外活動,尤其是藝術、體育類活動,認為通過這些活動活躍一下學校氣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有各種特長就體現了創新教育。(3)認為創新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增加一些課外科技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事一些小製作、小發明,搞一些科技競賽活動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