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學生學習獲得成功,這是牽動著億萬父母心的、為世界所有國家所關注的、更是當代教育科學所著重探索的問題。合作教育學倡導者們宣布,他們發現了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道路,這就是使學生樂於學習,使他們樂於參加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們確立新的學習動機,從學習內部獲得成功,教會學生學習,不容許學生落伍,也不容許學生意識到自己落伍,同時讓學生感到成功、進步和發展的快樂,以此形成內部動機——成功——體驗快樂——強化動機的良性循環。為了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思想。即實現由以服從為前提的師生人際關係向師生平等合作的良好關係轉變,也就是必須走合作教育學所倡導的道路。

合作教育學的倡導者認為,使學生樂意學習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不采取強製的方法,而是通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來形成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和積極的學習情緒,形成這樣的心理定勢。認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自覺的學習態度決不能靠強製的手段來形成。倡導以師生合作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批判傳統教育學,拋棄教學中的權力主義,正是為了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

前蘇聯教育革新家們結合自己的實驗,闡述了沒有強製性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們說:“我們所教的班級無論多差,在l0年中我們從來不給學生打壞分數,從來也不向家長告狀,從來也不在課堂上指責學生。原來,這樣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要輕鬆好多倍。有的教師試圖采取種種強製手段迫使學生學習,但這種的做法既無力量,又無效果,反而使得教師備受折磨,使他動搖了對自己力量的信心,使他對學校中發生的一切失去了理性;固然,合作的教育學會使教師的工作變得緊張些,但這是一種快樂的緊張,教師的良心也可以從經常抬高學生的分數中解脫出來。不然的話,他勢必要給根本沒有掌握知識的學生打“3”分,才能獲得自己的“好名聲”。

合作教育學認為傳統教育學以傳授知識、技能技巧為目的,它提出的“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理論是片麵的。合作教育學的倡導者用“同誌式的創造性教學的關係”和“創造性的友誼關係”取代“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概念,來表示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關係。他們解釋說,在教學活動中,同誌式的創造性教學的關係起主導作用,而創造性的友誼起輔助作用。在課外活動中(在遊戲、日常生活、社會活動、職業勞動和休息中),創造性的友誼關係起主導作用,而同誌式的創造性教學關係起輔助作用。

合作教育學著眼於師生之間完全平等的、真誠的合作,摒棄了權力與服從。它有關師生教育關係的觀點可以看做是合作教育學的一個基本思想。

2.合作教育學的倡導者們主要依據自己長期教育教學實驗的成果,提出了一係列新的教育原則、方法和途徑(1)承認學生掌握、領會知識是個艱苦的腦力勞動根據傑出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關於“最近發展區”的觀點,強調“必須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采取行動”,使教學真正能夠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合作教育學認為,學習總是伴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掌握、領會知識是個艱苦的腦力勞動。現代心理學已經證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是在促使他必須解決要求付出一定的緊張和調動自己內在力量的迫切任務的條件下實現的。所以,教師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布置的作業應有一定的難度,並具有超前意義。學生隻有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彼此的合作中才能克服這些困難,並在克服困難中提高學習積極性。

(2)實施大單元教學並提供學習的支撐點

合作教育學的倡導者們主張把教材進行綜合性處理,把教材內容劃分成為若幹大單元。這樣既能夠大大增加所學知識的分量,又能明確地減輕學生的負擔。采用大單元教學的方法有助於建立教材的邏輯聯係,容易突出中心內容。這樣做能消除學生在困難麵前的恐懼心理。學習整個一個大單元。學生便把握了相應教材的基本思想.掌握了所學知識的本質聯係。

在實行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為幫助學生牢固地記住和把握教材的要點——基本概念、公式、敘述思路,前蘇聯教育革新家們,把教材的要點編寫成易於記憶的、可見的模式,即綱要、圖表、算法口訣等具有提綱挈領作用的模式,學生在學習中把他們用作知識支撐點。

(3)提供學生自由選擇和自由分析的機會

合作教育學認為,為了使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個合作者,應該盡可能讓他們在完成作業上有自由選擇的機會。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地選擇難度較大的課題。在這種自由選擇的獨立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能力也得到了培養。他們甚至讓最小的孩子都自由地選做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