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改革開放時期的河西教育(8)(3 / 3)

2003年開始向甘肅全省及周邊省招收高中畢業生,現有各類在校學生2400人。

(三)新組建2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1.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2001年6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在酒泉教育學院的基礎上合並酒泉工業學校,成立了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占地麵積2200畝,建築麵積1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7萬冊,有電子圖書30餘萬冊、各類實驗室50個、校外實習培訓基地10餘個。

學院現有5個係和2個教學部,開設29個高職專業、20個成人大專專業。各類在冊學生5545人,其中全日製在校生3845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330人,專職教師209人,其中副教授45人,有20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18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專職教師中有42名“雙師型”教師。兼職教師22人,外聘副高職稱以上專家教授38人,外籍教師4人。

學院教師近來出版專著1部,完成或擬完成科研項目6項,其中省級1項,地級5項。編寫教材l部,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308部,其中國家級20篇,省級168篇,地級220篇。

2.武威職業學院

2003年4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在武威教育學院的基礎上組建全日製高等職業學校——武威職業學院,與電大武威分校、武威師範、財貿學校、武威旅遊中專合並辦學,設有經濟管理、計算機、外語、藝術4個係,13個專業基礎學科部和成教部2個教學部。

學院建有20個實驗室、7個實習培訓基地。有教職工162人,其中專任教師120人,從省內外院校聘請兼職教師20人。教師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35人,並有外籍教師常年任教。

學院堅持麵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服務,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教育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學院以“學曆+專業+技能”的模式培養複合型人才。學生在校期間,可同時考取英語、計算機、會計、普通話、市場營銷等多種等級證書和資質證書。

學院實行三年製和五年製(3+2)兩種學製。三年製專業主要從甘肅、新疆和青海高中畢業生和“三職”生中招收。五年製專業主要從武威市和甘肅部分地區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學院現有各類注冊在校學生4264人。

三、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在新世紀有新發展

(一)成人教育

一是大力發展自學考試,促進自學考試向農村延伸。開考科目和報考人數、畢業率均有較大提高。各市還組織了計算機等級考試。酒泉市每年參加考試人數均在8000人左右。2003年張掖市全年報考人數達14554人(次),畢業生達550人,其中大專以上畢業生489人。二是把學文化和學習科學技術結合起來,依托農村成人教育機構和農村中小學,與相關部門相配合,組織農民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2002年武威市農民技術文化學校就有1119所,有44所達到省頒示範學校標準,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達31.74萬次。張掖市每年接受農業科技培訓的青壯年勞動力達90%以上,年培訓近20萬人次。農村80%的青壯年掌握了2—3項實用技術,25200名農民獲得綠色證書。

(二)民族教育

一是最早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肅北和阿克塞兩個民族縣在鞏固中有提高。小學入學率100%;初中生輟學率O.33%。15周歲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歲人口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98.98%。中小學教師合格率分別達92%和98%以上。肅南縣2000年和2002年先後通過省地教育督導團對“兩基”鞏固提高的複查、驗收。2003年全縣小學階段入學率、畢業率、鞏固率、完成率分別達到99.5%、100%、99.4%和99.2%。初中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完成率達96.8%。高中階段入學率80.24%。全縣青壯年非文盲率達97.33%、鞏固率為100%。天祝藏族自治縣“十五”期間提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各項指標均達部頒標準,是整體實現“兩基”的全國第一個藏族自治縣。二是加大對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加強民族地區初中和小學標準化建設,增加寄宿學校。三是繼續堅持實施對口支援工程,使受援學校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培養了一批教師和管理人員,增添了圖書儀器,改善了辦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