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順利完成了專升本。河西學院實施“做大、做實、做強”的戰略,成效顯著。
2001年5月,經教育部正式批準,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改建為全日製普通本科院校——河西學院。6月19日,舉行隆重的掛牌慶典,宣告河西學院成立。
河西學院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的綜合性本科院校。2000年提出並實施了“做大、做實、做強”分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做大目標已經實現。學院占地麵積達1002畝,校舍建築麵積21萬平方米,擁有先進的教學手段,普遍采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圖書館藏書52萬冊,備有電子書刊,設有專門的電子圖書閱覽室。已建成的校園網與英特網聯通。學生公寓備有電視、電話和寬帶網。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2005年有教職工739人。其中專任教師406人,教授20人,副教授120人,具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學曆的教師130多人,還聘請李燦院士、文潔博士等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共130多人。全院承擔並完成國家級、省廳級科研課題180多項,完成著作和編寫教材50多部,發表SCIE論文26篇,有60多項成果獲省社科成果獎、省“五個一”工程獎、省高校科技進步獎和高校社科成果獎,先後獲得一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有8人獲甘肅青年教師成才獎。
學院以培養“基礎厚、專業精、技能強、素質高”的複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堅持全麵素質教育觀,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在寬口徑專業教育中滲透素質教育”的本科教育。在課程結構和教學過程中,除加強專業教育外,還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努力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科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院以“立足河西、麵向甘肅、輻射周邊、走向全國”為目標,高度重視特色建設,建設了一批適應河西及西部地區釀造工業、荒漠化治理及河西經濟文化建設的生物工程、種子工程、工商管理、旅遊管理、電器工程及自動化、河西曆史與文化等特色學科與專業。現有18個係(院),共開設25個本科專業、31個非師範專科專業和高等職業教育技術專業,建成6個研究所、17個實驗室和1700畝的實驗實習農場,已形成以教師教育為主,農、工、管等學科綜合發展的格局,形成普通本科和成人教育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教育體係。
2005年全院有各類學曆教育學生10347人,其中在校全日製普通學生7955人。主要麵向甘肅招生,同時在新疆、江西、湖北等17個省市招收本科生;麵向甘肅全省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生、專升本學生和各類成人學曆教育的學生。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注重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積極輸送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學術交流、進修、訪問、學習,經常邀請兩院院士和國內外專家來校做專題學術報告,聘請外籍教師8名,與英國威根裏學院建立姊妹校關係。
學院提出從2004年開始,用5年時間,實現“做實”目標,建成綜合型、應用型、開放式的地方本科院校,成為河西及西部地區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科研創新基地和文化信息中心。
(二)新建了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03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張掖地區衛生學校的基礎上,組建了河西地區唯一的一所醫學大專院校——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及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拓寬辦學思路,加快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學校以普通醫學專科教育為主,以繼續醫學教育和成人教育為補充,大力弘揚“崇德精醫,博學創新”的辦學理念。立足張掖,麵向河西,服務全省,輻射周邊,使學校成為河西醫學教育中心和醫學信息中心。
學校占地麵積345畝,校舍建築麵積4.8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3萬冊,實驗室38個,穩定臨床實習基地23個,其中,三級乙等醫院6個,二級甲等醫院17個,可安排1000名左右學生實習。
學校現有婦幼衛生、藥學、醫學影像、臨床醫學、護理、中西結合6個專業,3個基礎教研室和2個中心。擁有一支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99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5人,占教師總數的25.2%。教師參編教材18部,主編3部,主編參編教學參考書53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40篇,主持完成省市級科研課題22項,獲國家專利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