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改革開放時期的河西教育(2)(2 / 3)

根據河西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中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需要,1982年新建立酒泉地區財貿學校,1985年更名為酒泉地區財稅中等專業學校。1981年成立武威地區財貿幹部學校,1984年更名為武威地區財貿學校。

(二)恢複重點學校,辦好重點學校

1977年至1978年,鄧小平兩次指示要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學校,盡快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以加速造就人才和帶動整個教育水平的提高。

遵照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1980年底,省教育廳正式公布了全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4所,其中河西地區有4所,即武威第一中學、張掖中學、酒泉中學、酒泉鋼鐵公司三中。

重點中學確定後,河西各地市黨委非常重視,召集專門會議進行研究,提出了辦好重點中學的基本要求和措施:一是調整和加強了領導班子,選調政治強、業務精、懂管理、有魄力的幹部擔任黨政一把手;二是調整充實了教師隊伍,調入調離了一批教師,同時還選派部分年輕教師離職進修充電;三是增加了經費投入,初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在校舍修繕、圖書資料、理化儀器、體育器械、現代化教學設備等方麵都優先給予照顧。經過幾年的努力,河西地區的幾所省屬重點中學和地縣重點中小學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都有顯著提高,對迅速提高教學質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學生和對推動河西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起了明顯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三)初步調整學校的布局

從1981年開始,根據省政府確定的“合理控製高中,整頓提高初中,充實加強小學,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原則”,河西各地縣對學校布局進行了初步調整。

1.調整小學布局。省教育廳1984年規定:鄉鎮有中心小學,行政村有完全小學,自然村有教學點,除少數偏遠地區外,基本做到小學服務半徑在3華裏到5華裏之間。河西各縣根據省上的規定和本地的實際情況,廣泛征得群眾的同意,對小學布局進行了初步調整。

中心小學是鄉鎮教育活動的中心,對提高小學教育質量負有重要責任,它除了搞好本校工作外,還負責對本鄉鎮小學教師的業務輔導以及對各小學教學質量的評比檢查。因此,首先要辦好中心小學。完全小學在普及小學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求講求實效,切實辦好。

2.整頓村學。“文化大革命”期間,脫離經濟條件和實際可能,大力發展村學。村學多數分布在偏僻地區、困難地區。1978年後,河西各地開始實事求是地整頓村學,有的撤並,有的停辦,有的改為公辦學校。經過撤並調整,村學大幅度下降,張掖地區民族村學隻剩下10所。

3.調整小學附設初中班。“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發展小學附設初中班,使大批小學骨幹教師上調教初中,既削弱了小學教育,又減低了中學質量,造成了中小學兩敗俱傷的結果。1977年統計,張掖地區有戴帽中學274所,到1983年,經調整後降到56所。

4.壓縮普通高中。“文化大革命”期間,職業技術教育遭到破壞,又由於實行“社社辦高中”,造成普通中學畸形發展。1977年張掖地區在校高中生11145人,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99.5%,中等教育結構單一,比例嚴重失調。1981年,省教育廳提出,一個縣應根據人口多少確定辦完全中學數量,凡師資、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辦學條件不具備的完全中學,應壓縮或撤銷高中部,集中力量辦好初中。各地縣由於采取有力的措施,壓縮高中取得明顯效果。1979年張掖地區有完全中學和獨立高中58所,在校學生18395人。1983年高中減到2l所,在校學生減少到7741人,近2.3倍。酒泉縣(市)1976年在校高中生4553人,1983年減少到2418人。武威縣(市)1976年在校高中生10167人,1983年減少到6262,完全中學和獨立高中由41所減到15所。

第二節“三個麵向”與教育改革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調整整頓取得了顯著成績。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又把教育的發展提到戰略的高度,把教育列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1983年國慶前夕,鄧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簡稱三個麵向),對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戰略重點的確定和“三個麵向”

(一)確定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領域的形式越來越好,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共產黨把教育列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這在我國教育史上還是第一次,對於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粉碎“四人幫”以後,鄧小平集中了黨和群眾的智慧,係統地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教訓,根據對世界各工業化先進國家發展道路的分析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作出了“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的論斷。他明確地說:“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國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把教育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學地揭示了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共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上,黨中央明確指出:“一定要牢牢抓住農業、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學這幾個根本環節,把它們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這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是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規律,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也符合時代潮流的科學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