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圖證實但以理先知夢中看見的巨獸頭上十隻角是十個王國,一隻小角是羅馬教會,他還埋頭於約翰啟示錄的研究等等。在留給他的侄女婿的大量遺稿中,有關宗教、神學、年代學的著作竟達一百五十萬字。這些徒勞無益的工作占據了他的整個後半生,使他完全淪落為神學的奴仆。在牛頓的後半生裏,主流是唯心論。牛頓的自然哲學隻能在上帝那裏找到他的最後歸宿。”——摘自《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序第原因1:不結婚是社會時尚——終身未婚在歐洲大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太普遍了,據資料顯示,英國詹姆世一世當國王時期,英國的所有50歲以上的婦女未婚率是25%,50歲以上的男子的未婚率也差不多是20%,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未婚率下降到大約20%,工業革命以後又有上升,但始終保持在50歲以上人口25%左右的未婚率,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後代。這在同期的中國,乃至現在的中國都是不可想象的。
原因2:生活與成長經曆影響!牛頓出生之前,父親已去世。牛頓生而孱弱,生下來隻有兩斤七兩。過了3年,他的母親再嫁給一位牧師,把孩子留在他祖母身邊撫養。8年之後牧師病故,牛頓的母親帶著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烏爾斯索普。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他的家庭處境。或許這種淒慘的童年生活對牛頓留下了終生影響。原因3:為科學研究錯過了婚姻!牛頓少年時代誌向遠大,他曾在一首詩裏表白自己的遠大抱負——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視它如同腳下的塵土,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隻是一場空虛;可是現在我愉快地歡迎頂荊棘冠冕,盡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我看見光榮之冠在我的麵前呈現,它充滿幸福,永恒無邊。
可以說,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富有激情、富有理想的詩人,但牛頓是一個追求用科學中的光線譜來解釋他的理想的特殊類型的詩人。他讓他的思想展翅飛翔,以整個宇宙作為藩籬。在他的整個心田裏,填滿了自然、宇宙。也許這是他終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不過,牛頓並沒有完全與愛情絕緣。他一生中甚至有過兩次戀愛。牛頓23歲正在劍橋大學求學時,由於劍橋發生了瘟疫,學校放假。牛頓回到鄉下,住在舅父家裏。在那裏,他一次愛上了美麗、聰明、好學、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歡這個學識淵博、卓見非凡的大學生。他們常常一起散步。牛頓喜歡即興發表長篇講話,他的講話內容又多是他正在學習和研究的問題。表妹雖聽不懂,但她還是耐心地聽,似乎覺得很有趣。牛頓在心裏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子,對於我所講的覺得這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