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減輕家庭壓力的方法(3)(1 / 3)

鼓勵作為正麵教育的手段,應始終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居於主導位置。子女的年齡越小,越要以鼓勵為主,以表揚為主。但鼓勵或表揚同樣不可濫用。若隻予表揚,不予批評,隻講鼓勵,不講責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定勢”,即隻能聽好的,不能聽相反的意見,那樣同樣會失去鼓勵這種教育手段的固有作用。

父母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

(1)要有養兒育女的正確動機。父母養育子女,從根本上說,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和貢獻,而不是個人的私利。如果父母具有養兒育女的正確動機,就會按照社會的需要規範子女的行為,促使子女沿著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方向前進,相反,養育動機不端正,僅僅著眼於個人的私利或家庭的前途,那麼父母的養育標準必定是片麵的狹隘的,因而不利於子女的健康發展。

(2)要有深厚穩定的教育情感。一般來說,父母對子女都有天然的愛心,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早日成才。但天然的愛心和樸素的願望,並不能代表高尚、深厚和穩定的教育情感。十一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彼德·阿柏拉爾說過:“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和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3)要有耐心細致的處事風格。家庭教育十分需要耐心細致的心理品質。隻有耐心細致,才能了解子女的所思所想,從動態上把握子女的思想脈搏;隻有耐心細致,才能對症下藥,以理服人,使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的幫助,隻有耐心細致,才能造就親子間的民主氣氛,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耐心細致應當在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麵體現出來。例如,孩子有了缺點、錯誤,家長不應就事論事地訓上幾句,簡單了事,也不應掉以輕心,聽之任之。細心的父母,要從事情的現象探尋本質,從子女缺點、錯誤的表麵,挖掘主客觀方麵的根源,這樣才有助於子女的改過遷善和成長進步。

(4)要有開朗善良的性格特征。性格是環境塑造的結果。父母要想使子女形成開朗善良的性格,自己本身就應加強個性修養,努力形成開朗善良的性格特征。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有些孩子的鬱悶,消沉,自私,不能體諒人,這些不良的個性品質,正是從父母那裏潛移默化地熏染而來的,當然,這裏也有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但無論如何,父母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

8.處理好尊長關係減輕家庭壓力

婆媳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家庭關係。在婆媳關係中,既沒有像夫妻關係中那樣親密的姻緣關係,又沒有緣親子關係中那樣穩定的血緣關係。婆媳關係是通過兒子,丈夫這一特定的雙重角色,而間接發生的血親關係。由於婆媳關係缺乏天然的凝聚力量,所以處理起來比較困難。難怪有的人形容:十對婆媳九對不和。

雖然婆媳關係有難處的一麵,但在社會主義製度下,處理婆媳關係也有很多有利的條件。首先,在法律上,婆媳各自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在道德上,一切虐待婆媳的不道德行為,都會受到輿論的譴責,這就從根本上為婆媳關係的改善奠定了基礎。其次,在我們的社會,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倡人與人之間平等互助的新型關係。既使不是一家人的同誌之間都可以親如手足,互助互愛,那麼,已經成為一家人的婆媳之間,不是就更有可能做到和諧相處、親似母女了嗎?實際上,現實生活中這種婆媳和睦相處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以及許多婆媳和睦相處的經驗,抓好以下三個環節最為重要。

媳婦的主動適應

在婆媳關係這一對矛盾中,媳婦常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麵。這是因為,新社會的媳婦,已不像舊社會的媳婦那樣,缺乏經濟地位,身受“三綱五常”的約束,如今的媳婦,大多有可觀的收入,有的甚至還超過丈夫。所以,不少年齡較大而又沒有工作的婆婆,反而要靠兒子、兒媳來贍養。這種經濟地位的變化,決定了媳婦在婆媳關係中所處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