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鄧小平同誌領導我們進行整頓和改革——紀念鄧小平同誌百年誕辰(2 / 3)

根據小平同誌的意見,與會同誌認真討論了《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即中央9號文件)。會議結束後,我們拿著文件稿子到國務院去彙報,小平同誌主持國務院會議,並講了話。然後這個稿子就拿到政治局去討論通過。中央9號文件發下去後,為抓緊貫徹落實9號文件和小平同誌講話精神,鐵道部雷厲風行,在地方黨委配合下,調整充實各鐵路單位的領導班子;抓了顧炳華等30多個破壞鐵路運輸生產的壞人,調離了一批派性嚴重又不肯改正的派性頭頭;大力恢複和健全了鐵路規章製度。鐵路運輸形勢迅速好轉,不到一個月,堵塞嚴重的幾個鐵路局都疏通了。全國20個鐵路局,除南昌局以外,都超額完成了全年運輸計劃,創曆史最好水平。

記者:我看了當時的一些資料,整頓鐵路工作並不是一件很容易辦的事情,阻力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許多派性嚴重的地方的工作都是很驚險的。

袁寶華:萬裏同誌到下麵去整頓,大殺大砍呀!他帶著一批人下去進行整頓,首先就是整頓徐州鐵路局。徐州鐵路局處於十字交叉點,是樞紐站,造反派在那把持著。徐州市物資局造反派頭頭顧炳華就是通過武鬥上來的,他占領了物資局大樓,這個大樓正好在徐州車站附近,是個製高點。我打電話的時候,彭衝同誌就說能不能把這個姓顧的抓起來?有了9號文件,彭衝同誌親自動手幫助萬裏同誌去解決徐州地區的問題,把這人抓起來了。到了4月初,江蘇省委給中央上報了關於徐州地區鐵路問題解決的經過。4月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全國平均日裝車已達到5.5萬輛,這在當時是最高水平。

在鄭州鐵路局進行整頓時遇到了派性頭頭唐岐山,他那時是中央委員,也是不可一世。全國鐵路行業造反派中一共有6個中央委員,他們的勢力可不小呢!鐵路的機務段是比較重要的,所以造反派就把機務段作為把持的重點。“四人幫”在各地製造事端,在這裏製造停車,在那裏製造停車,當地領導都解決不了。記得有一次長沙車站堵塞了,我們馬上用中央名義起草了電報。中央領導都圈閱了,王洪文也畫了圈,回來後我就打電話給張平化,他那時是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我一打電話,他就問:有什麼指示?我說有中央指示。他說:你等等,我記下來。當天就在車站貼出去了,上麵寫著某月某日袁某傳達中央指示,內容是什麼。鐵路馬上就通了,造反派也撤出了。他知道中央指示不是鬧著玩的,搞不好要犯政治錯誤。沒有這個中央指示,你就很難管他們。還有不少類似這樣的情況,都是當場起草電報,馬上傳達出去。

小平同誌在整頓鐵路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全國引起很大震動。受到廣大黨員、幹部和職工的衷心擁護。鐵路整頓,帶動了各行各業的整頓,全國工交生產和國民經濟打破了停滯不前的徘徊局麵。

記者:鋼鐵工業是第二個開始整頓的行業,您過去曾經長期工作在冶金戰線,對鋼鐵工業很熟悉,當時鋼鐵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袁寶華:在整頓鐵路的同時,鄧小平同誌又提出整頓鋼鐵企業。他提出整頓企業是有針對性的,目的是恢複被“四人幫”破壞了的經濟。例如在上海,“四人幫”大搞的“三無企業”,即無規章、無管理、無管理機構的企業,把一個好端端的工業基地弄得生產朝不保夕。不整頓,企業實在無法繼續下去了。實踐證明,正是小平同誌的整頓,扭轉了當時混亂的經濟形勢和混亂的政治形勢。

鋼鐵工業座談會是5月8—10日召開的。參照整頓鐵路會議的方式,鋼鐵工業座談會也是先起草出一個中央文件(即中央13號文件),代表來了以後深入討論這個文件和怎麼樣把生產搞上去。這個會議開得比較順利,冶金部配合得較好。在這個會議結束時,小平同誌講了話並提出:鋼鐵工業重點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必須建立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從部到廠要建立起強有力的、敢字當頭的、有能力的領導班子,不能軟、懶、散。二是必須堅決同派性作鬥爭,寸土必爭,寸步不讓。三是必須認真落實政策,把受運動傷害的老工人、老幹部、老勞模和技術骨幹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四是必須建立必要的規章製度,大鋼廠要有單獨的強有力的生產指揮機構。他指出,冶金部的領導班子軟,軟就要加強。1975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指標不能動,欠產要補上,幾大鋼廠要限期扭轉局勢。同時,針對江青等人歪曲和割裂毛主席關於“學習理論,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三項指示,他強調指出毛主席這三項重要指示,是今後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綱,它們是互相聯係的,不可分割的,一條都不能忘記。

根據小平同誌的決策,中央調整了冶金部的領導班子。冶金部原領導班子生產指揮軟弱無力。中央決定調唐克、錢傳鈞同誌到冶金部擔任副部長,去加強領導班子,並把冶金部不得力的幹部調出來。這一招很厲害,中央13號文件的精神雷厲風行貫徹下去了。

記者:正像您所講的,鋼鐵工業是被“四人幫”破壞的重災戶,恢複與發展難度很大。當時除了上述工作之外,還成立了國務院鋼鐵工作領導小組,這個情況是怎樣的?

袁寶華:那時我國年產鋼2000萬噸左右,大量鋼產品依靠進口。為促進鋼鐵生產,一方麵對鋼鐵工業進行整頓,一方麵根據小平同誌提議,國務院成立了鋼鐵工業領導小組,穀牧同誌為組長,呂東同誌和我為副組長。小組辦公室設在計委,把邱純甫同誌調回來主持辦公室工作。鋼鐵領導小組和冶金部當時主要抓了兩件事:

一是與冶金部一起,落實鋼鐵工業座談會確定的1975年計劃2600萬噸鋼的指標。6月4日,中央轉發冶金部黨的核心小組《關於迅速把鋼鐵工業搞上去的報告》並發出《關於努力完成今年鋼鐵生產計劃的批示》,6月份鋼鐵工業的情況就發生了變化。6月一個月的鋼日產量達到7.24萬噸,這是曆史上最高水平,超過了當時的計劃水平,開始補還欠產。1975年計劃生產鋼2600萬噸,就是說每天生產7萬噸就可以了,幾大鋼廠生產形勢較快地向好的方向轉變。這一年終因前五個月欠產太多,全年完成鋼產量2390萬噸,比上年增產278萬噸,增長13.2%。如果沒有前五個月的欠產,超額完成2600萬噸計劃是肯定沒有問題的。1975年“2600”沒有打下來,1976年要繼續打“2600”,但是沒有料到,這一年風雲突變,“四人幫”大搞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鋼產量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降到2046萬噸,倒退到五年前的水平。1977年仍未達到“2600”。直到1978年才超額完成。連續三年也打不上去,後來人們戲稱叫“三打兩千六”。

二是繼續大打礦山之仗,組織富礦會戰。鋼鐵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會同冶金、地質等部門,調集和不斷擴大地質勘探力量,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以探尋富鐵礦為重點的富礦地質會戰。會戰四年,成績頗好,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並擴充了一支鐵礦地質勘探隊伍。截至1979年底,參加會戰的野外地質隊伍,高峰時達到10萬多人,開動鑽機1200多台,有幾十個地質研究單位和大專院校共兩三千科技人員投入鐵礦科研工作,會戰區由原來的2片發展到24片。這樣大規模的全國範圍內的富礦會戰是以前所沒有過的。鐵礦探明儲量大幅度增長,四年新增儲量85億噸,普查評價了一批有遠景的鐵礦,勘探或補充了320多個儲量在億噸以上,可供建設利用的鐵礦,為礦山建設準備了後備資源。

記者:全麵整頓是1975年整頓的一大特點,也是“四人幫”攻擊最激烈的事件,他們認為全麵整頓就是全麵否定“文化大革命”,全麵複辟。這個過程是怎樣的?小平同誌提出全麵整頓是怎麼想的?

袁寶華:鐵路、鋼鐵工業整頓取得突出成效之後,小平同誌抓住時機,把整頓及時地推向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要特別提到的是這一年召開的計劃工作務虛會,這是全麵整頓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李先念、王震、穀牧等副總理,國務院各經濟部門負責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同誌參加了會議。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圍繞如何加快經濟發展問題展開討論。第二階段就理論、體製、鋼鐵、工業和企業管理、基本建設、機械工業規劃、改進計劃工作、輕工農林商業,以及文教、科技等,分別組成10個小組進行專題研究。國務院多次開會,聽取各小組研究結果的彙報。這次務虛會上,大家談論最多並形成共識的關於經濟領域的一些方針、政策意見是: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主要問題是亂和散,必須狠抓整頓,強調集中。在計劃體製上,要實行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塊塊為主的辦法,國家計劃不能層層加碼,或隨便減少任務。在企業管理上,跨省市的鐵路、郵電、電網、長江航運、民航、輸油管道、遠洋運輸、重要的科研設計單位、專業施工隊伍,以及大油田等少數關鍵企業、關鍵建設項目,要由中央各部委為主管理,其餘由地方管理,但不能層層下放。在物資管理體製上,物資部門管通用物資,專業部門管專業物資,設備成套走向以地區成套為主。在財政體製上,推行收支掛鉤、總額分成的辦法,大中型企業的折舊基金,中央集中20%到30%。要整頓軟、懶、散的班子,年老體弱的領導幹部可以當顧問,對職工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要建立崗位責任製等各項生產管理製度,嚴格執行。大中型企業非生產人員不得超過職工總數的18%,中小企業不得超過10%。務虛會還就如何發展鋼鐵工業、調整機械工業、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安排好輕工市場、發展科學技術問題,提出了一些想法,特別是經濟發展方針討論得比較充分。這次計劃工作務虛會開得很好,這樣的會議多年沒有開過了。在小平同誌的主持下,大家心情舒暢,看到希望了,大家都感到經過整頓,鐵路暢通了,鋼的產量上來了,我國的國民經濟有希望了。

7月4日,小平同誌傳達毛主席提出來的三項重要指示,著重強調目前最迫切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把經濟搞上去。7月14日,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我參加了這次會議。小平同誌在會議上提出來:軍隊要整頓。當時張春橋也在場,小平同誌講軍隊存在腫、散、驕、奢、惰。小平同誌講完以後,要張春橋講一講,張春橋滿臉通紅,說:我沒有什麼說的,完全同意小平同誌的意見。那次會議給我的印象也比較深刻,那時毛主席已經批評了“四人幫”。8月3日,小平同誌在國防工業重點企業座談上作了《關於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的報告,在這次的報告中提出要全麵整頓企業。

在整頓的同時,小平同誌要國家計委組織製定了《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幹問題》,即《工業二十條》。8月,國務院主持討論這個文件初稿時,小平同誌提出6條補充意見,文件由14條增加為20條。9、10月間印發征求一些地區、部門和企業的意見,得到普遍讚同。《工業二十條》體現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誌講話和國務院務虛會議的精神,是一個在經濟領域治“文化大革命”之亂的文件。這個文件從實際出發,針對林彪、江青等散布的破壞生產建設的許多謬論,提出發展工業的一係列重大方針政策問題。小平同誌在討論中強調了整頓企業管理秩序的問題,他說:“企業裏麵問題不少,其中帶普遍性的問題是企業管理秩序不好,設備完好率差”,“整頓一下企業管理秩序,加強設備維修”,“抓好產品質量。質量第一是個大政策”。為起草《工業二十條》,我們專門把房維中同誌從幹校調回來,後來開始“反擊右傾翻案風”,我趕緊把他送回幹校,免得他受到批判。但是,後來《工業二十條》仍然沒有逃脫被批判的命運,在批鄧的時候被作為批判的靶子。

8月底,根據小平同誌的指示,我和生產組幾位副組長商定,準備以計委的名義拿出一個整頓工交企業的文件來,生產組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研究,起草了《關於整頓企業幾個問題的文件》(初稿)。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從9月初開始,我主持召開了工交口各部門負責同誌的會議,著手全麵部署工交各部門的企業整頓工作,係統地講了整頓企業的問題。隨後,又分批利用各省市領導來京的機會,向各省、市、區作了部署。我們當時敢於抓管理,就是在小平同誌的支持下,有一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無畏的精神,使受到破壞的企業管理逐漸恢複到正常。

記者:1975年的整頓後來由於“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而終止,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事。您怎麼看這個反複?

袁寶華:毛主席對小平同誌對待“文化大革命”的態度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小平同誌在1975年9月27日國務院召開的農村工作座談會上作的《各方麵都要整頓》的講話,被江青誣陷為“全麵複辟”。這是因為全麵整頓必將否定“文化大革命”。毛主席認為他一生中做的兩件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文化大革命”,小平同誌對“文革”的態度與毛主席對“文革”三七開的評價相悖,毛主席當然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清華大學劉冰同誌委托小平同誌轉交給毛主席的那封信,則是導火線。加之,毛主席輕信了“四人幫”對小平同誌的讒言和誣陷,發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一天,我們接到中央政治局開會的通知,我參加了這次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30多人,王洪文主持會議,小平同誌作自我批評。小平同誌講得很有分寸,原則問題寸步不讓,檢討了轉了劉冰那封信。張春橋在那裏自鳴得意,我感到心情沉重。未料,這次會議竟成為刮“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前奏。當時正在緊張舉行的全國計劃會議,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上海等地方的造反派在會議上不斷提出新問題,使會議散不了,從1975年11月一直開到1976年2月。沒過幾天,秋裏同誌心髒病發作到廣州休息。我患重感冒,高燒39度,住進北京醫院。隻有穀牧同誌在那兒頂著。決定批鄧的那次政治局擴大會議是張春橋主持的,會議傳達毛主席對小平同誌的意見,也就是主席對劉冰信的批評批示。

總理逝世時,我們是當天晚上才知道,第二天早上的計劃會是我主持的,開會時我宣布:請大家起立,默哀三分鍾。我的話還沒說完,呂東同誌就嗚嗚地哭了,大家哭得很傷心。會後馬力同誌來找我,他說:老袁,咱們倆一起哭一場吧,心裏實在憋得難受。我們兩人坐在那兒哭了一陣子,哭過之後心裏稍舒服些,當時工作很不順心呐,哎!沒有辦法,那時就是這麼個狀況。計劃會議結束時,先念同誌去講了話,先念同誌講話向來是一麵罵娘一麵說話,這次就是念稿子,不到10分鍾,念完稿子就宣布散會。那時批鄧還沒有公開,參加會議的人就說,這裏肯定有什麼事情。

秋裏同誌病了以後,穀牧同誌主持計委工作。政治局要聽計委1976年的工作彙報,怎麼辦?穀牧同誌的想法就是專門講1976年的計劃安排,在彙報裏不寫“批鄧”的內容。最後還是感到“批鄧”是毛主席講的,計委彙報提綱裏不講肯定通不過,還是違心地應付幾句為好,不使“四人幫”借機整計委。穀牧、我和顧秀蓮同誌三個人去向政治局彙報。小平同誌主持會議,我們還要在彙報講批鄧,這怎麼辦?穀牧同誌跟我交換了意見,還是覺得幹脆硬著頭皮念,因為稿子已發到人家手裏了,你不念也不行。我們很簡單地想這樣“四人幫”就抓不住我們的把柄了,應該沒什麼話可說了,可是情況根本不是那樣。張春橋和姚文元咬咬耳朵後,張春橋說:彙報太一般化,沒有觸及實質問題,這不行,彙報對1976年工作的安排沒有完全體現中央的精神,要再考慮考慮。他這麼一講,江青、姚文元接連聲稱計委的彙報不行。王洪文說:看起來計委的同誌思想上還沒有轉過彎來。吳德出來打了個圓場,對我們說:根據政治局的意見,回去修改吧。那天,穀牧同誌念彙報稿子,小平同誌就在旁邊坐著,硬著頭聽完。會後,穀牧同誌向小平同誌道歉說:實在對不起,當麵批了您。小平同誌毫不介意地說:不批也不行,不要說你們得批,誰都得批。

1976年4月,小平同誌也已經下台了。華國鋒同誌主持政治局開會討論《工業二十條》,這回又讓“四人幫”抓著了。“四人幫”說:你們這個文件對“文化大革命”是什麼看法呀,這不是鄧小平複辟的翻版嗎?文件不突出政治,就是業務加業務。紀登奎想為我們講一句好話,說文件前麵還有講政治這一條,是國務院討論時我提議加上的。江青馬上指著紀登奎的鼻子說:你看過《聊齋》嗎?那裏麵有個畫皮,你就是那個給妖精畫皮的人,給她梳洗打扮,給她畫個美人的麵孔。一下子紀登奎就低著頭,再也不敢說話了。這次會議基本上把《工業二十條》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