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麵要解決宏觀調控能力薄弱的問題,另一方麵也要解決市場發育滯後的問題。因此,第一,要通過把企業推向市場,不斷發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係。這個市場體係應該是係統的和開放的。所謂係統的,就不僅要有消費品市場,還要有生產資料市場、金融市場、技術市場、勞務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所謂開放的,是說每個局部市場對國內各地區都是開放的,對國外也將是開放的,以逐步形成區域性和全國性的統一市場。第二,要依法管理市場,逐步健全市場規則和競爭機製。隨著政府機構職能轉變,政府在立法、協調、服務、監督等方麵有許多新課題和大量工作要做。政府做好了宏觀調控,實現了對企業的間接管理,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上就能都達到良性循環。
現在,政府把企業推向市場,企業則要勇於進入市場,積極地占領和開拓市場。市場機製的核心是競爭。通過建立公平合理的競爭規則,形成競爭機製。在企業進入市場後,要重視市場機製的作用。從市場的實際需要出發,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其檢驗的標準,就是市場活動的主要對象,即消費者的取舍。
企業進入市場之後,有了用武之地,而究竟“武藝”如何,要看競爭能力,尤其是國際競爭能力。它要求我國的企業在經營觀念、戰略選擇、研究開發、技術改造、企業管理、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以及廣告宣傳等方麵狠下功夫。生產方式上也要從習慣的單一品種大批量轉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同時,對信息的捕捉、收集、篩選和處理都要跟上才行。麵對國際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我們的企業必須學會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學會組織國內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係兩套本領,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記者:鄧小平同誌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企業而言,它應包括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這兩個方麵。作為“兩會”會長,請您談談在企業轉換經營機製過程中,如何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
袁寶華:轉換企業經營機製的同時要推行現代化管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沒有一套現代化的管理方法,轉換經營機製就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推行現代化管理,首先是思想觀念要轉變。鄧小平同誌講三個麵向: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第一個就是麵向現代化,不麵向現代化,就不可能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現代化又是不斷發展前進的,昨天的現代化內容,到今天就可能落後了。這就要有更新、發展的觀念。所以,搞管理現代化,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未來。不從實際出發,就會搞形式主義;不著眼於未來,就會故步自封。
推進管理現代化,要注意總結我國自己的經驗,特別是總結改革開放10多年來積累起來的、內容十分豐富的經驗。我認為有以下6個方麵的經驗,急需著手調查研究和進行總結:
1.總結沿海開放地區特別是經濟特區的經驗。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驗,包括把外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移植到中國自己的土地上,開花結果了。研究這方麵的經驗,可以帶動內地建設,把內地的企業搞好。
2.總結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包括軍轉民企業的經驗。
3.總結一些鄉鎮企業和城市集體企業的經驗。鄉鎮和城市集體企業麵向市場,經營機製比較靈活,也有現代化管理抓得好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政策和理論問題。
4.總結“三資”企業的管理經驗。尤其中外合資企業引進資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並建立了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經營管理機製,總有適合中國國情的內容可供研究。首先要注意管理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可為國有企業借鑒的方麵。
5.總結商業企業成功的經驗。“四放開”、“六自主”、推行現代化管理中吸收傳統的管理思想,這些經驗值得重視。
6.總結企業集團初試鋒芒的經驗。研究企業集團的組建、發展和內部關係,社會化大生產的分工和協作,以建設好社會主義的企業集團,甚至跨國公司。
推行現代化管理還要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外國國營企業管理上的好經驗,應該研究吸收,並有所創造,有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