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羅信誠,政治生涯差不多就這樣了吧。一定要請示市委,讓其靠邊站,尼瑪,真的太恐怖太恐怖了。
“好吧,楊主席,何書記,各位領導,我就代表高壩村‘兩委’和高壩村民眾,把高壩村的情況,簡單地作一個彙報吧。高壩村位於……”
隨著丁猛聲音響起,人們的思維、目光開始投向這個貧窮的被人為遺忘的村子。
好多在其他縣鎮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到了高壩村卻成了老大難問題。
以高壩村小學為例,不隻是校舍陳舊的問題,還有學校設備、圖書等全方位的欠缺。一所相當於完小的村小,竟然隻有不到300本圖書,而且基本上都是十年以前的書籍。
除了校長自費訂了一份雜誌外,整個學校沒有一份報章雜誌,而且校長訂的這份雜誌,還得每月自己到鎮郵電所去取,因為道路不通,郵政投遞根本不到鎮上來。
因為教學經費幾等於無,在其他學校隨便用的粉筆,到了高壩小學就得節儉節儉再節儉;有一次反腐敗總結,要求每個老師陳述自己反腐責任什麼的,有個老師竟然真的在反腐責任書上寫明:學校連半支粉筆都沒多的,辦公經費一年不見一分錢,所以高壩村反腐敗任務應該是做得最好的單位。
“高壩村的百姓,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同樣十分勤勞、能幹;高壩村的天空,理應是共和國的藍天,可為什麼高壩村百心的心頭,卻籠罩著一片烏雲?
高壩村的土地,同為共和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一部分,為什麼高壩村道路狀況如果落後,連拖拉機都開不進來?
從農業生產上講,高壩村的瓜果又香又甜,可就是這5公裏的路沒有修通,導致種出來的美味也隻得爛在山溝裏。我在這裏,沒有質問任何人的意思,我作為一個黨員幹部,深深為這種情況感覺到恥辱!”
眾人以為丁猛講到這兒時就差不多完了,可丁猛還有料呢:“城裏人生活,都講通路、通電、通水、通網、通氣什麼的五通,可高壩村通了什麼,就是幾年前牽來的照明用電,因為價格太高,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現在勉強能用了,可電壓卻連給手機充電都成問題,有幾家條件較好在外打工的村民,家裏買了電視機,一年內就因為電壓不穩而燒了三台,其中一家的冰箱根本就不敢放什麼東西。有老百姓給我開玩笑說,都說高壓電要打死人,可高壩村的電源摸起來不過麻酥酥的而已。
在我的調查中,有幾家在外打工經商的,本來想把家人戶口都牽到城裏,可孩子在城裏上學卻要交高價學費,說戶口不在那兒;哪怕在城裏買了房,也上不了戶口落不了戶,說什麼那麵積不足100平米太小了點兒?
所以這老鄉碰到我時滿嘴的怨氣:住在村裏沒人管,想進城沒人要,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