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實例(2)(3 / 3)

由於我國高等學校的社會保障製度和會計製度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因此,就目前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高等學校在其現行的會計賬簿中沒有反映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而高等學校在職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卻是教職工勞動報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盡管高校目前還沒有實行養老保險改革,實際支出中也未包含這部分教職工養老保險支出,但從長遠看來,這部分支出必定將要發生,而且需要學校用貨幣支付,這樣實際形成了學校的一種隱性負債,隻有將與教學有關的在職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計入教育成本,並將支付給已經離退休教職工的費用剔除在教育成本之外,才能準確地計算出高等學校的教育成本。因此,在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時,就必須采用模擬計算的方法,將與提供高等教育服務有關的在職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費模擬計算計入教育成本。

由於H師範大學所在城市的教育係統還沒有實行養老保險改革,隻能參照該城市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的規定來模擬計算與提供教育服務有關的在職教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具體的計算辦法是,以在職教職工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三項工資為基數,按基數工資的23%(該市事業單位負擔的養老保險為職工工資的23%)計算該校應負擔的養老保險費,最後分配到各學院的教育成本中。

6.間接成本分配的核算

根據前述各項支出的歸集和分配,應計入本期的全部成本,均已轉入各學院的教育成本明細賬及學校的間接成本明細賬,見表3-13、3-14。本期全部間接成本為31679萬元,其中本期發生的付現成本為25788萬元,固定資產折舊費4831萬元,模擬計算的計入間接成本的勞動保險費1060萬元。間接成本明細賬中公外部、公體部的支出,是為各學院提供公共課發生的支出,應按照各學院公共課的課時量比例進行分配,但H師範大學對各學院公共課的課時設置基本一致,所以可以按照各學院的標準生人數比例為分配標準進行分配。那些發生在H師範大學行政管理部門的間接成本支出,由於這些部門或人員主要從事的是相關的教學管理活動,與課程設置沒有直接關係,因此,間接成本中的學校成本也可以按各學院的標準生人數比例作為間接成本的分配標準。

綜上所述,本例中間接成本按照各學院標準生人數比例分配。根據教育部製定的《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各類學生折算為標準學生的權數分別為:本科生1、碩士生1.5、博士生2。應編製如下會計分錄:

借:教育成本(按學院)31679

貸:間接成本31679

核算教育成本

本例中,成本計算單指歸集本學年的教育成本,並於學年末計算該學年各學院的教育成本。學生畢業時,各學年的成本之和即為畢業生的累計教育成本。

通過以上步驟的歸集和分配後,按各學院應負擔的間接成本,轉入各學院成本計算單,全部應計入本期教育成本的支出已全部計入各學院的成本計算單。

為了便於下一學年核算高等學校教育成本,學年末應將本學年的教育成本與教育事業支出對衝。對衝後,“教育成本”科目餘額為零。H師範大學根據2009-2010學年教育成本彙總表,編製以下會計分錄:

借:教育事業支出50122

貸:教育成本(按學院)50122

編製教育成本報表

高等學校教育成本報表是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成果的顯示,是獲得高等學校教育成本信息的主要途徑。根據上述H師範大學教育成本信息的情況,可編製如下報表:教育成本彙總表教育成本分類彙總表、教育成本構成比例表、生均教育成本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