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符合不斷發展的高等教育體製改革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製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轉變,國家逐步改變了在過去計劃經濟體製下所實行的那種對高等學校實行的“統收統支”的預算管理模式,新的“核定收支,定額或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餘留用”的預算管理辦法被逐步采用,打破了過去的那種由政府包攬的舊的辦學格局,新的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製逐步建立起來。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渠道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轉變,由過去的單一靠國家財政供給,逐步轉變為國家、社會等多渠道籌集。也正是這種客觀形勢,要求在高校進行教育成本核算,使高等學校的財務狀況置於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進而促使高等學校有效的配置資金和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投資的效益,保證高等學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三)進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可以促進高校財務工作水平的全麵提升
由於管理體製上的原因,目前我國高等學校較多考慮的仍是辦學的社會效益,對教育成本的核算缺乏應有的重視。而進行教育成本核算,能夠分析評價資金分配的合規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從而加強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通過合理界定教育成本的範圍,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資源浪費,確保關係到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出,實現教育支出管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並為相關部門的財務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在此過程中使得高校財務工作得以全麵提升。
(四)進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能夠促進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改革,為高等學校相關決策提供更為準確、有效的教育成本信息
隨著教育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的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已經從原來單一的以教育資金為主,發展成為現在的教育資金、經營資金、借貸資金等多渠道資金來源,核算的內容也隨之變得越來越複雜。然而僅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高等學校僅僅是對自身所掌握的資金進行比較簡單的計量和管理,沒有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不能提供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所必需的準確、合理的財務信息。為此,高等學校必然要進行一係列會計理論、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程序的改革,以求能為教育成本核算提供準確、合理的財務信息,進而得出全麵、合理的教育成本數據,從而為最終的財務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就此來說,目前財政部正在進行的包括在高等學校實行權責發生製和對高校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等高校會計製度的相關改革,就是對此的一個最好的例證。
(五)通過教育成本核算所獲得相關成本信息成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考核評價高等學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
由於我國各類高等學校所處地區不同,在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方麵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各高校在其具體的培養目標上也就不盡相同。如果隻是以各個高校的綜合財務收支為基準,並以此作為評價各個高校資金使用是否合理以及辦學效益的高低的標準,就無法對各個高校實際辦學水平的高低作出一個全麵的衡量。而通過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所獲得的教育成本信息,則能夠運用有關成本核算指標對同類高校之間以及同一學校不同年度之間進行相應的比較分析,全麵反映高校各類人才培養費用水平及人才培養成本的高低,並依據相應的分析數據,判斷出各高校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是否合理,從而為考核、評價各高校的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六)進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可為研究人力資源會計提供便利條件
將人力資源視為企業和社會的一項資產,並根據人力資源成本和人力資源價值的信息,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人力資源會計。因而對於人力資源會計來說,需要在對人力資源的各種費用單獨計量,並依照相應規定進行相應的資本化形成人力資產,然後再按受益期來確定該人力資源投資所帶來的收益或形成的損失。故而高等學校教育成本自然就成為了人力資源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本核算相應的也就成為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說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為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研究提供了便利,也是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