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體製下,由於體製上的原因,我國高等教育一直處於由國家統管的單一的模式,政府包攬了高等學校辦學的全部經費,形成了高等學校較為單一的經費來源渠道,高等學校隻是按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經費數額完成必要的支出,無需考慮學校自身的教育成本問題,從而導致了高校缺乏必要的成本觀念,成本意識薄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學校教育經費來源的單一渠道逐步被打破,教育投入多元化的局麵逐步形成。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高校管理層、債權人、投資者及潛在的投資者等相關各方對教育成本信息關注度快速提升,客觀上要求高等學校能夠提供準確、及時的教育成本信息,以滿足其決策需要。

然而就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成本領域整體研究狀況而言,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方麵的研究尚處探索階段,亟需構建一套與現行高校會計製度相銜接、全麵規範、可操作性強的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體係。鑒於此,本書在對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相關理論進行深入歸納分析的基礎上,並充分借鑒國內外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研究成果,采用規範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緊密結合高等學校的未來發展,從高等學校這一微觀角度,在對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關理論進行詳細論述的同時,結合高校未來發展,設計了一套較為全麵、係統、明了、易於理解和掌握的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體係,以期推動高等學校教育成本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並為解決現實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提供思路。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了本文的選題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義,研究中相關問題的界定、研究的內容及方法以及主要創新所在。第二章文獻綜述。對國內外學者在教育成本核算所做的相關研究做了較為全麵的介紹。第三章是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實施基礎。分別對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論基礎和基本前提基礎進行了必要研究。第四章是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體係問題研究。這章是本書的主體部分,主要闡述了以下觀點: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與企業成本核算有同有異;由於高等學校所提供的是高等教育服務,所以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對象也就相應的確定為高等學校向學生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務,因此將其成本計算期定為學年度而非我們所習慣的月度,進行相應的成本結轉,既考慮了高等學校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務的特殊性,也可以減少核算過程的工作量。同時,鑒於高等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種類繁多,書中將成本核算對象界定為高等學校在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提供的全日製學曆教育服務。另外,作者認為,高等學校在教育成本核算過程中,除了應遵循相應的基本假設、會計原則之外,還應該遵循配比、區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區分經常性支出和專用支出等原則,以向相關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詳實、可靠的教育成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