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案 夜半異響(1 / 3)

第九案 夜半異響

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裏一輩子逃亡。

——《寂靜之道》

1_

連續幾天,逐漸降溫,已經將龍番這個城市拉到了寒冷線下。11月中旬,真正到了冬天。

照顧寶嫂的工作隨著天氣的寒冷,越來越艱難。寶嫂完全沒有活動的能力,也沒有感知的能力,醫院的空調一會兒開一會兒關,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寶嫂身上被子的厚度,她要麼會被凍感冒,要麼就會大汗淋漓。

醫生囑咐,寶嫂現在久臥不起,抵抗力下降,一旦感冒,引起肺部感染,那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輪流照顧寶嫂的我們,顯得格外小心。雖然ICU是不允許夜間陪床的,但是為了讓寶嫂早日康複,醫生甚至給我們特殊照顧:最近這些天可以有兩個陪護,但是必須穿好陪護服裝。

上個案子回來三天了,陳詩羽雖然一直盡心盡力地照顧寶嫂,但看到我們的時候,還是嘟著嘴不理我們。我相信,她即便口口聲聲說要和我們分開,那也隻是一句氣話,經過兩年的磨合,我們這個勘查組似乎已經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了。

這天晚上,因為師父的要求,陳詩羽請了假,由我和大寶來照顧寶嫂一夜。我主動加入,是因為我知道連續多天的辦案,加之回來後的連續操勞,大寶的身體已經超負荷了,這漫漫長夜,有我的幫助,他好歹能休息會兒。

想是這麼想,可是不爭氣的我,在深夜時,便在病榻邊的辦公桌上趴著睡著了。夢裏,我仿佛看見了熊熊大火,卻不能移動,直到一聲巨響把我驚醒。

我從椅子上跳了起來,看見趴在病床邊的大寶睡眼惺忪。第一反應是抬腕看表,此時時針指在深夜1點42分。

“什麼聲音?”我說。

大寶茫然地搖了搖頭。

我跑到窗口,掀開窗簾打開窗戶。窗外的夜色如故。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病床上的寶嫂開始扭動了起來。難道是巨響所致?睡眼惺忪的大寶一時間傻了,這幾個月來,他已經習慣了寶嫂紋絲不動地躺在那裏,現在突然有了肢體動作,這讓大寶一時間不知所措。

我也注意到這一點,連忙跑去醫生辦公室。

醫生和幾名護士仿佛都還沒有睡覺,跑到寶嫂的病床前觀察她的生命體征。

“以……以前還隻是……是指尖活動,從……從來沒有過這樣。”大寶的臉漲得通紅。

“這是好事情啊。”醫生轉過臉來說,“現在病人已經恢複平靜了,但從你們的描述來看,這是病人對驟然出現的外界刺激有了反應!這是複蘇的吉兆。”

“吉兆?”我對醫師說出這兩個字實在是很意外,這通常都是法師說的。

“哈哈,”醫生笑著說,“反正是好事情,最近你們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情況,有什麼情況馬上喊我們。”

從醫生滿足的笑容中,我仿佛看到了寶嫂蘇醒的希望,精神大為振奮:“醫生,你剛才說‘驟然出現的外界刺激’?剛才你們也聽見巨響了?”

醫生和幾名護士點了點頭。

“會不會是做夢?”大寶說。

“你也聽到了吧?”我說,“哪有做夢也做一樣的?”

“腦電波影響啊。”大寶不以為然,“我和夢涵就經常做一樣的夢。你沒聽說過嗎,現在科學家認為人的腦電波可以互相影響,這可能就是我們說的感應,或者是默契?”

“別扯,總不能一個醫院的人都有感應吧?”我說。

“會不會是地震啊?”一名護士說。

“不會吧,沒覺得搖晃啊。”另一名護士說。

深更半夜裏的一聲巨響,對一個城市來說,確實很不正常。雖然目前還看不到有什麼異常的情況,但是職業敏感告訴我,一定會有事情發生。

我思忖再三,拿手機撥打了指揮中心的電話。

“你也聽見啦?你現在在什麼位置啊?”接電話的是我的師弟李洋,他知道我打電話的目的後問。

“省立醫院。”

“是的,那邊出事了。”李洋說。

我的心裏一沉,暗自佩服自己的直覺:“什麼事?這樣看,不是天災,是人禍吧?”

“天災我們哪裏管得了?”李洋說,“但是現在還沒有明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剛剛龍番市局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綠竹花園小區有一戶人家爆炸了。那個綠竹花園小區你知道的吧?就在省立醫院後麵。”

“住宅區爆炸?”我感到匪夷所思,以前聽聞的爆炸都是發生在工業區,住宅區怎麼能爆炸呢?我接著問道:“什麼東西爆炸?”

“還不能確定,報警人說是聽見巨響,然後在窗口觀望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戶人家的窗戶往外冒黑煙。好像火勢發展得很快,剛才消防部門從前方傳回的消息,他們到現場後,大火已經充斥了整個屋子。也就五六分鍾的時間,就從黑煙變成大火了。目前火還沒有熄滅,但一名消防戰士奮力救出了一個傷者,現在應該送到省立醫院了。”

我站在窗口,似乎看見住院部大樓前方的急診部大樓門口有燈光閃爍。

“希望隻是個小事故,別是個亡人火災,更別是涉爆案件。”我歎了口氣說。

城市的夜,很快又恢複了寧靜。而我不可能恢複平靜。

我在病房裏不斷踱步,思忖著各種可能性。

“不然你去看看吧,這邊我一個人能照顧得了。”大寶顯然更加不能平靜。

我滿懷歉意地點點頭,轉身出門下樓。

出了住院部大門,我就開始一路小跑到了急診部。省立醫院的急診部沒有安靜的時候,即便是深夜,也是人聲鼎沸。我左右看看,一切都顯得很正常,找不到哪一間急診室才是剛才爆炸傷者的所在。於是,我就開始找起了警服。

方法很有效!我很快就找到了兩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守在一間診室的門口。

我走上前去,出示了警官證,說:“你們好,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情況。”

警察點點頭,說:“1點42分,綠竹花園11棟302室,發生了爆炸。我們和消防隊最先到達了現場。我們主要負責疏散,消防隊滅火。當時主要是臥室的窗戶往外冒火,一名消防隊員就從隔壁的窗戶靠近了事發現場。現場臥室窗戶邊的一角,蜷縮著一個男人,消防隊員就衝進去把他扛了出來。”

我跟隨著警察的描述,開始腦補當時的情況,對消防隊員不畏艱險、出生入死的精神崇敬不已。

“傷得厲害嗎?”我問。

“衣服、頭發都燒沒了,身上也大麵積燒傷。”警察說,“現在醫生正在看,不過剛才醫生出來說,暫時沒有生命危險,就是神誌還不清楚,不能對話。”

“現場還有別的人嗎?”我問。

“這就不知道了。”警察說,“火很大,人進不去了,隻有等滅火後才知道。就是有,也是屍體了。”

我心中祈禱著,和警察告別,獨自向醫院後方的綠竹花園小區走去。

走到小區門口,我就聽見人聲鼎沸。這裏畢竟是案發現場,果真和城市其他地方的平靜大相徑庭。

小區已經很陳舊了,雖然所處地理位置很好,周圍有醫院、有學區、有菜市場,但因為樓房老舊,房價也並不是很高。11棟在小區的正中間,樓下已經圍起了許多群眾,在議論著什麼。

一個矮矮胖胖的政府官員,在群眾的“圍攻”中掏出手帕不斷擦著額頭上滲出的汗珠。

“你看你看!”一名男子說,“這都是什麼事兒啊!看到我們家窗戶上麵牆壁的裂痕了沒有?”

從男子手中手電筒照射的位置來看,這名男子住在案發現場的樓上。

“我們這辛苦一輩子賺回來的房子,成了危房,政府可不能不管!”男子態度強硬。

“就是!”一名老大媽說,“我家的牆也都裂了!必須拆遷!”

“大家不要著急,我知道大家的難處。”官員說,“我們現在正在積極調查原因,調查結束後一定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結果。”

“什麼意思啊?”一名男子說,“那如果搞破壞的人沒錢,是不是就不賠了?”

“是啊!沒錢就不賠了嗎?”

“反正這是政府的事情,賴不掉!”

話音一落,周圍的群眾都附和起來。

“不是不是。”官員說,“政府一定依法辦事,不會讓大家吃虧的。”

群眾還在和官員理論著什麼,我獨自走到了樓下的草坪,抬眼朝302室看去。

302室的臥室窗戶黑洞洞的,屋內還不斷有黑煙往外翻騰。我看見窗戶裏偶爾有光束閃過,判斷是消防隊員已經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了中心現場進行搜索。

窗戶的下麵,是小區的草坪,草坪上放著一個液化氣罐,氣罐周圍的小草都已經被燒焦。一個消防隊員正拿著一根水管對著氣罐進行衝刷。

“這是?”我走到一旁問道。液化氣罐的熱氣似乎還可以撲到我的臉上,我似乎看到氣罐還有些發紅,可能是劇烈燃燒的原因。

“請遠離,這裏不安全。”消防隊員說。

“哦,我是公安廳的。”我出示了警官證,說,“這個,是爆炸的原因嗎?”

隊員轉頭看了看身後正在指揮的隊長,示意我去問他。

隊長看見我在詢問,就走了過來,說:“是的。火被撲滅後,我們的隊員進了現場,看到這個罐子還在冒火,為了緊急降溫,就把罐子用消防繩索紮好,降至樓下,現在溫度已經降了下來,問題不大了。”

“可是,我感覺液化氣罐爆炸,應該炸得四分五裂啊,怎麼這個罐子還是完好的?”我問。

“這我可就不知道了。”隊長聳聳肩膀,說,“爆炸衝擊力還是不小的,你看,窗戶、防盜窗什麼的,都被衝飛了。中心現場的臥室大門也被衝碎了。”

這時候我才注意到,三樓窗口之所以是黑洞洞的,是因為窗戶和防盜窗都沒有了。窗戶和防盜窗因為衝擊波的作用,被打到十米之外,落在小區的草坪上。我走到窗戶旁邊,看見窗戶的外框雖然完好,但是玻璃已經全部被擊碎了。防盜窗更是連同鉚釘一起被拔起打出。可見,衝擊波真是威力十足。

“雖然衝擊波力量很大,但是真實的殺傷力還真不咋地。”隊長說,“我們在現場救出一個傷者,初步檢查了一下,就是燒傷,倒是沒有看到衝擊波造成的損傷。”

“衝擊波一般都會造成內髒損傷,外表看不出來吧?”我說。

隊長撓撓頭,說:“啊?這樣啊。不過這人好像還好,我們的隊員扛他的時候,他還蠻配合的,不像是受了很重的內傷。”

我點點頭,說:“衝擊波之所以能把窗戶打出來,是因為窗戶玻璃夠結實,整麵窗戶的受力麵積也比較大,所以容易被擊飛,這和一麵風箏可以飛上天,而僅僅是竹子框架就飛不了的原理是一樣的。”

隊長若有所悟。

突然,三樓黑洞洞的窗口,探出了一個腦袋:“隊長,艾瑪(唉呀媽呀),嚇死我了,有屍體。”

進屋搜索的隊員操著一口標準的東北話。

“果真是個亡人現場。”我惋惜地低歎了一聲,“我能上去看看嗎?”

隊長思考了一下,從車裏拿出一個安全帽,說:“我帶你上去。”

走到樓道口,我就聞見了一股焦糊的味道。經常出入亡人火災現場,幾乎已經熟悉了這種被水衝刷過的焦糊味兒。

現場是一個兩居室,進屋後有一個客廳,客廳的一邊是衛生間和廚房。正對大門的走道兩邊是兩個臥室,中心現場位於東側的主臥室。主臥室的大門完全碎裂了,門框斜斜地掛在牆上。對麵次臥室的大門也有一些損傷,看起來,是主臥室大門木材被衝擊出以後撞擊形成的。

整個房屋的煙熏痕跡並不明顯,火場僅僅限於主臥室,而且因為主臥室的窗戶缺失,大量濃煙都滾出了屋外。所以,整體上看起來,其他房間都顯得比較正常,並不像一個剛被大火燃燒過的房屋。

主臥室的地麵全是黑黑的灰燼,摻雜著水,顯得泥濘不堪。而四周和天花板上的牆體因為高溫作用,呈現出灰白的顏色。我剛走進臥室,臥室天花板四周貼著的石膏邊條就掉下來一根,不偏不倚打在了我的腦袋上。

“好險,幸虧你戴了安全帽。”隊長在一旁驚魂未定。

我摸了摸安全帽,並沒有什麼感覺,說:“死者在哪兒?”

操著東北口音的隊員指了指臥室的中央,說:“這旮旯呢,老嚇人了。”

順著隊員手電的光束,我看到臥室的正中,有一個被完全燒毀的席夢思床墊,隻剩下卷曲的鋼絲。而在床墊中央的灰燼中,有一個白森森的顱骨。

再仔細看去,則可以看到一具不全的屍骸仰臥在席夢思床墊的鋼絲之間。因為手、足等遊離端都已經燒毀殆盡,屍體所剩部分已經全部碳化,所以隱蔽在地麵灰燼之中還真不太容易被發現。

我想象了一下,消防隊員在現場進行搜索的時候,突然看到地麵灰燼中,有一張人臉,準確地說,是一個骷髏,確實能把這個操著東北口音、“久經沙場”的消防隊員嚇一跳。

“屍體得弄走。”我說。

隊長點點頭,說:“政府已經通知殯儀館了。”

“起火點和起火原因確定了嗎?”我問。

隊長說:“這個還是得火災調查部門來確定。但憑我的經驗,起火原因嘛,就是那個液化氣罐,起火點嘛,這個房間燒得很均勻,啥也不剩了,好像不太好判斷具體的起火點。”

“看來還是得等天亮了,我們再進行勘查。”我說,“好像挺麻煩的,現場滅火動作導致很多證據的滅失。”

“麻煩嗎?”隊長說,“液化氣罐漏氣導致起火、爆炸,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見到了。這些還在用液化氣的老住宅,偶有發生這樣的事故,就是有傷亡的不是很多。就像你剛才說的,其實爆炸威力倒不是很大,燃燒才是致命的。”

“當然麻煩。”我說,“誰家的液化氣罐,會放在臥室?”

隊長張大了嘴巴,愣了半天,說:“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這個問題?”

“好在有傷者,總能還原一些情況吧。”我說。

“趕緊通知刑警支隊吧。”隊長和一旁的通信兵說完,轉頭對我說,“領導,要不你們刑警部門還是明天再進行現場勘查吧。”

“也好。”我說,“還是先由你們火災調查部門先行勘查,確定了起火原因和起火點,我們好做到心裏有數。”

“就是,就是。”隊長說,“好在這樣威力的爆炸,不可能是製式爆炸物引發的,至少不是涉爆案件。”

“排除了涉爆案件,是好事。”我說,“可是畢竟是個亡人火災現場,原因還不明確,是不是刑事案件也還不明確,我們的工作量不小啊。”

“是啊。”隊長看了看警戒帶以外的群眾說,“左右鄰居反響那麼大,當地黨委政府的善後工作,也不好做啊。”

2_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我就接到了師父的電話,指令我們第一勘查組趕赴綠竹花園小區,對爆炸案件進行深入調查。

在趕去現場之前,我建議大家先去省立醫院,對傷者的損傷情況進行了解。

到了醫院,我們直接去了傷者劉晨彬的病房。病房裏隻有劉晨彬一人躺在床上,隔壁床是空的,兩名民警坐在床沿。

“他現在怎麼樣?”我問。

“這個我們也看不懂。”民警指了指心電監護儀,說,“醫生說很平穩,無大礙,就是整個人好像處在淺昏迷狀態,一直不說話,沒辦法問話。”

我看了看屏幕,血壓80—120毫米汞柱,呼吸20次每分鍾,心率70次每分鍾,氧合血紅蛋白含量100%,這簡直是比正常人還正常的生命體征。

我上前呼喚了幾聲劉晨彬的名字,他的眼瞼仿佛在抖動,卻沒有對我做出回應。劉晨彬的上半身都包紮著紗布,我知道這種燒傷患者需要加壓包紮,防止感染,所以要求醫生解開紗布驗傷顯然不現實,風險也很大。我掀開他身上蓋著的被子,看了看他身上其他部位,沒有其他的損傷。沒有辦法,我們隻好找到了他的主治醫師陳醫生。

“您好,陳醫生,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劉晨彬的具體傷情。”我說。

“全身大麵積燒傷,二度到三度燒傷,嗯,就這樣。”陳醫生說。

“位置呢?”我在一本驗傷圖譜上,翻到了畫著人體的一頁。

陳醫生指著人體的簡筆畫,逐一把劉晨彬身上的損傷位置指了出來。我也按照陳醫生的描述,逐一在本子上記錄。可以看出,劉晨彬主要是背部和左側上臂有一些燒傷,胸腹部都是正常的。

“那他的顱腦損傷嚴重嗎?”我問。

陳醫生皺了皺眉頭,拿出一張CT和一張磁共振片子,插在閱片燈上,說:“從影像學檢查來看,他並沒有顱腦損傷。”

“爆炸了都沒有個腦震蕩什麼的?”林濤在一旁問。

陳醫生搖搖頭,說:“顯然,爆炸的衝擊波並不厲害,他全身的CT都做了,並沒有任何損傷。”

“那他為什麼昏迷?”我有些疑惑。

“這我就不知道了。”陳醫生說,“我們擔心他一氧化碳中毒,還進行了動脈穿刺,檢測碳氧血紅蛋白濃度,也是在正常值的範圍內,並沒有存在中毒或者缺氧的情況。說明他在起火不久就被救了出來,並沒有吸入大量一氧化碳。”

“也就是說,他沒有昏迷的病理基礎?”我問。

陳醫生點了點頭。

我皺起眉頭,思索了一番,憂心忡忡地準備離開。

陳醫生說:“哎,對了,現在病人的就診費用還欠著呢,你們政府什麼時候幫忙先交上?”

劉晨彬是個孤兒,從小在福利院長大,性格孤僻內向。中專畢業後,在省立醫院後麵的一個小藥房打工當銷售員,五年前認識了他的妻子——同是在藥店打工的占士梅,然後就結了婚,在省立醫院後麵的綠竹花園小區買了一套二手房。藥品生意利潤很大,作為銷售員,待遇也不差。所以他們倆雖然一直沒要孩子,但是生活過得也是有滋有味。

據藥店的同事反映,他們倆之間的裂隙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最初有人反映,占士梅曾經和她的同事也是閨密說,劉晨彬的性功能出現了問題,她想離婚。然後,同事們都感覺出差在外跑業務的劉晨彬經常會突然回到藥店找占士梅。甚至,兩人偶爾會在藥店爭吵。

占士梅也是外地人,沒有親屬在龍番,他們兩人的社交麵很窄,所以偵查部門通過一夜的調查,也就查清了這些線索。

我們在從省立醫院步行到現場的途中,一名偵查員向我們低聲做著介紹。

“死者的身份已經確定了吧?”我問。

偵查員點點頭,說:“經過昨天一晚上的檢驗工作,已經確定了死者就是占士梅本人無疑。”

“可是,占士梅就孤零零一個人,又沒孩子,父母又不在身邊,是怎麼通過死者的DNA來確定死者身份的?”我問。

“我們在現場提取了占士梅家中的毛巾、牙刷等一切可以留下DNA的物品。”偵查員說,“經過比對,都是同一個人的。不過為了穩妥起見,我們也派人去外地采集占士梅父母的血樣,打算通過親子鑒定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