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成功心理學:“心法”才是真正的“方法”(5)(1 / 2)

一個正處在人生困惑中的青年人,曾經這樣問他: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活著?學者回答說:“你問的問題太大了,這個問題你本來不需要費神考慮,你隻需要考慮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就可以了。你的女朋友離開了你,你應該想到的是你們肯定是不合適在一起的,你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再找一個合適的。你現在的工作你不滿意,你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至於人活著有什麼意義,那是哲學家們的事情,與你無關。”

這位學者的孩子問了他一個關於時間的問題:時間有始終嗎?時間是怎麼來的?他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你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你隻是考慮自己如何利用好每一天光陰,如何不虛度每一天時光就可以了。”

原來,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每天都在關注著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並為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困擾著。看似蘊含著很高深的學問,實際上對自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當一個人每天在考慮與自己無關的問題並試圖找到答案的時候,無異於浪費時間和生命。其實,有的問題本身就像是一個死結,根本沒有辦法順利打開。所以,出現問題時,要先看問題的性質,沒有必要作出決策時,就擱置問題。

在生活中,很多人擅長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讓人佩服的,但不是最聰明的。因為有的時候,有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如果一碰到問題就想也不想地馬上下手解決,沒有進行深思熟慮,那麼很有可能到最後才發現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可能錯過了解決其他事情的最佳時機。

有一句老話叫“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會有相應的方法去解決。但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內解決。

那麼,麵對這種情形,我們除了苦惱於找不到解開的辦法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以下幾個選擇可以作為借鑒與參考。

第一,不要固執地想要解開問題的“死結”,可以尋求別的方法來“解決”。

希臘是個文明古國,古時曾出現過很多非常聰明的人,被稱為“最早的數學家”的泰勒斯就是其中一個。當時,埃及有著名的建築物——“金字塔”,它們都非常高,由於金字塔是法老們的陵墓,人們對金字塔十分敬畏,沒有人敢登上金字塔進行測量,所以人們根本沒有辦法直接測量它們的高度。法老王一直為沒有人能夠測量出“金字塔”的高度而苦惱。泰勒斯知道了這件事情,在一番思考以後,他就想出一個測量金字塔的辦法。為此,他去見了法老王,說他能夠測量出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他和他的助手及法老王一同來到金字塔的下麵,準備測量。他首先測出自己的身高,然後站在陽光裏。當影子的長度等於自己身高的時候,他就讓助手測出金字塔的影子的長度。這樣,在同一時間,同一區域的“金字塔”,它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長度也相等。“金字塔”和它的影子以及地麵組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所以通過測量“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就可以知道“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通過這種變通的方法,輕易解決了法老王的難題,準確地報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第二,學會果斷地放棄。這種方法不僅充滿了智慧,而且還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陶淵明生性淡泊,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作風而辭職,毅然決定放棄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回家過清靜高潔的生活,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隱士”。釋迦牟尼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他不惜放棄家庭,放棄一切親情、友情,最終創立了影響人類社會數千年的佛教。

傑奎斯法則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最聰明的成功者的習慣是,當問題來臨時,不必急於做出決策,並馬上著手解決。相反,讓頭腦冷靜一下,想一想問題出現的前因後果,並預測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以及應該從哪裏入手,這樣將更有利於事態的發展。如果發現一時無法解決或者代價過高,那麼就暫時擱置,另覓他徑。

心靈感悟

有時候,沒有結果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不采取措施的措施就是最好的措施。我們隻有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少走彎路,所有的問題也才能夠迎刃而解。

保齡球效應:成功始於定位

保齡球效應指的是在打保齡球的時候,並不是擊倒一個瓶就可以把所有的瓶打倒,除了力量之外,選好入球的位置更為重要。與之類似,人若想要取得成功,也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即成功始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