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常見的心理問題(2 / 3)

主要特點是孤獨、冷漠,即使在家庭之中也是如此,與別人沒有什麼親密的關係,因而很少有談得來的好朋友,即使對異性朋友或性生活,也是淡淡的。喜歡單獨行動,缺乏熱烈的情緒表現。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也不能掌握熟練的謀生技巧。因為對戀愛也缺乏熱情,男性常獨身,女性則可能被動出嫁。

(3)社交不良型人格障礙

社交不良型人格障礙亦稱為反社會型或悖德型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個類型。其主要特征是不斷出現違法亂紀或犯罪行為,但不等於有意的犯罪,而主要是由於在人格發展過程中未能養成公德心,因而不能遵紀守法之故。其發生率我國尚未見統計數字。在美國,男性有3%,女性有1%有這種人格障礙,在押犯人其發生率甚至可高達75%。在貧困和缺乏文化教養的社區中其發生率較高。家族成員中有同類情況者也較多。

這種人雖然從小就常有撒謊、逃學、小偷小摸、打架等不良行為,但在初次接觸時其外表卻常不令人討嫌,甚至有討人歡喜的外貌和表情,對異性尤其如此。對自己的違法亂紀行為並不感到焦慮或內疚,常認為這是“無心的”,或者是“理所當然的反應”。沒有幻覺、妄想和思維障礙。口才常不壞,因而會使人上當受騙。心腸冷酷,忘恩負義,自己的至親也不買賬。

(4)情緒不穩型人格障礙

在ICD—10中,此型又分為兩個亞型,即衝動型和邊緣型。我國分類僅列出衝動型,而美國分類僅列出邊緣型。衝動型人格障礙又稱為攻擊型或暴發型人格,其主要特征是行為衝動,常不顧引起的後果,實際上也會引起嚴重或較嚴重的後果。這種行為如果受到勸阻時甚至會產生攻擊行為或自我攻擊(自傷)行為。常伴有情緒不穩,喜怒無常。對生活缺乏安排和打算,做事也常憑感情衝動,因而易受挫折或不易成功,但不易接受教訓。不容易建立較穩定的人際關係,因此不大有較持久的好友。

(5)表演型人格障礙

這種性格的特征是情緒表達帶有高度誇張色彩,引人注意,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樣。一件不很特別的事也可以被描繪或表示得有聲有色,非常投入。暗示性很強,很容易受別人或環境的影響。感情表達雖然很熱烈,但不持久,膚淺易變。喜歡別人注意自己,圍著自己轉,因此比較注意打扮,有時言行還表現一定的挑逗性。受到小小的挫折就會大喊大叫。常為了追求一時感情的滿足而不惜犧牲或不擇手段。以上表現很像癔症的某些特征,所以表演型性格又稱為歇斯底裏性格,也稱為幼稚型性格。

(6)強迫型人格障礙

這種人格的特征是要求一切都有條不紊、十全十美,要求自己和別人都遵守各種規則,甚至各種細節,因此行動很拘謹,效率很低。這種性格一般在青少年期形成。有各種具體表現,有人過分疑慮和謹慎;有人對各種規則、條目過分關注;有人為人追求完全,因而不能按時完成任務(例如要他訂一個計劃,由於追求完美,反複修改,因而到了期限也不能完成);有人自覺性過強,謹小慎微,過分看重工作,因而影響了自己的業務和社交;有人過分迂腐,拘泥於社會習俗,在特殊情況下也不能靈活變通;有人非常刻板和固執;有人不但自己刻板,而且要求別人也按自己的方式行事,因而損害了人際關係。總而言之,強迫型人格者常因追求細節而失落了“大節”,例如為了打聽清楚乘飛機的手續而誤了起飛時間。強迫型人格並不少見,據美國資料,發生率為一般人口的1%,在精神科門診對象中則可高達3%~10%。

人格障礙的發生存在交互作用,有時同一個人可以有一種以上的人格障礙表現,如強迫型人格障礙和偏執型人格障礙經常相伴發作。

10.3.1.3 人際交往問題

人的根本屬性在於其社會性,社會性的根本依托在於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世界是精彩的世界,可是很多人對這個精彩的世界感到或多或少的無奈。青年學生中存在著一些人際交往問題,自我中心、嫉妒、自卑、孤僻等種種心理障礙將許多人困在人際交往的這片無邊無際的泥沼之中,於是,他們焦慮、痛苦、無助、失望。總體看來,青年學生的人際交往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不敢交往

這種情況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即擔心和恐懼麵對他人,尤其是陌生人。人際交往中常見的恐懼心理包括害羞、緊張、焦慮和自卑。

(2)不願交往

不願交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① 缺乏自信。青年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不再是以前的“天之驕子”,周圍的同齡人都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更加優秀,以前的那種優越感喪失,自信心不足。② 缺少信任。有些同學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其他人不信任,缺乏與同學基本的合作精神,覺得其他人都不可靠。③ 缺乏寬容。在學校生活中有的同學缺乏對他人的寬容,無論大事小事都斤斤計較,動不動就要傷害到其他人。

(3)不懂交往

不懂交往的人有去交往的願望,但是欠缺具體的交往技巧,所以不能有效地交往,和他人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情況常常表現在:① 不了解交往的基本常識和技巧。在交往過程中太死板,木訥,不善言談,心裏的想法表達不出或者是表達的方式不正確。有時候因為表達的方法不對使他人厭煩。② 不懂得人際交往的原則。有時候在交往中不注意分寸把握,比如開玩笑不注意場合或者沒有顧及到當事人的感受,不經意間可能會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心。③ 不知道一些交往習俗。正所謂入鄉隨俗,有些地方有特別的風俗習慣,這個時候要對這些不同的習俗進行了解,才能在交往中不會觸及一些禁忌。

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有下麵這些:

(1)自我中心心理

自我中心的人,為人處事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隻關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不關心他人的感受。他們總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來解釋世界,並且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頑固,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態度。很少關心別人,唯我獨尊,自尊心過分強烈。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種因個人自認為不如人而產生的一種輕視自己的不良心理。平常的表現是憂鬱、悲觀、孤僻。社交自卑感是自卑心理的典型代表,它是指個體在社會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它容易使人孤立、離群、喪失信心。通常社交自卑感嚴重的人,大多性格內向、感情脆弱、多愁善感,常常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總是感到別人看不起自己,又怕受到別人的傷害,所以處事多回避,處處退縮,不願拋頭露麵,害怕當眾出醜。

李琴來自甘肅某縣,父母都是農民,不管對她還是對全家而言,能來蘭州上學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性格內向孤僻,再加上家庭貧困造成的自卑心理,李琴和同學之間的關係並不十分融洽。李琴所住宿舍樓將要加層,她和寢室的同學以及別的宿舍的女生被分在了學院教學樓某區的102室。按照當時的約定,依舊按照原宿舍順序就寢,李琴應該是下鋪,但同宿舍的劉燕卻趁她上廁所時搬到了下鋪。李琴之後找到了班長,班長將她安排在了一名住在家裏的蘭州同學的床鋪,但不知何故,這名同學之後又要求住校。李琴覺得非常委屈,當晚在圖書館哭了一夜,第二天也沒有去上課,班長因為此事說了她幾句,但周圍的同學聽到後竟然開始鼓掌,這讓李琴感到受到了傷害。6月7日下午,當她來到東湖批發市場買東西時,看見了一個刀鋪,此時她便決定報複傷害她的人,於是她花了15元買了一把小菜刀和一把小尖刀,似乎覺得不夠,她又花7元買了一把大菜刀放在包裏帶進了學校。6月8日淩晨2時許,一直沒有睡著的李琴起床穿好了衣服,她先將小菜刀放在了自己的鋪上,之後拿著小尖刀和大菜刀砍向了正在熟睡的班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