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人格測量(3 / 3)

投射法在沒有對被試的反應方式做預先規定的前提下,探索人的內部心理活動,從而被認為更符合人格的特點。但也由於它的自由性,反應結果的評定很難標準化,因而其效度往往偏低。目前,常用的投射測驗有兩種:羅夏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

9.3.2.1 羅夏墨跡測驗

羅夏墨跡測驗(Rorschach ink blot test)是由瑞士精神病學家羅夏(H 。Ror‐schach)於1921年創造的。它讓被試麵對一張張模棱兩可的墨跡圖片,被試在反應過程中會不知覺地與以往生活經驗進行匹配,從而把自己內心的需求、動機等投射到這些墨跡圖上,即反映了被試的人格特征。

該測驗共包括10張墨跡圖,其中5張(1、4、5、6、7)為黑白的,3 張(8、9、10)為彩色的,另外2張(2、3)為黑和紅相間的。在施測過程中,主試按一定順序向被試呈現圖片,然後問“這可能是什麼?”“這像什麼?”主試要逐字記錄被試所說的話、反應時間、每張墨跡圖所需的時間以及被試的伴隨動作等。在之後的詢問階段,主試再次將圖片呈現給被試,並根據被試先前的反應對他進行詳細詢問,包括:你是根據圖片的哪個部分作出反應的?引起此反應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目前,對羅夏墨跡測驗的記分和解釋一般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麵進行:① 反應區位,被試在做出反應時是根據圖片的哪個部分,是圖片的整體,還是某個部分。② 反應決定因素,指墨跡圖的哪個因素影響了被試的反應,如顏色、形狀、運動、陰影等。③ 反應內容,即指被試回答的內容。④ 反應創意性,反應是一般的、普通的,還是獨到的、特殊的。

羅夏墨跡測驗是一種應用廣泛、有效的心理測量工具,它不但可以用於臨床診斷,也可用於人格特征的評估。另外,由於它不受語言要求文字的限製,更大程度地增大了受測群體。但是,羅夏墨跡測驗的記分和解釋比較困難,必須得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進行。即便如此,不同的評分者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分側重,使記分的主觀性變大。雖然目前羅夏墨跡測驗設計了一整套規範的記分程序和係統,但其效度還存在很大爭議。

9.3.2.2 主題統覺測驗

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莫瑞(H 。 Murray)和摩爾根(C 。Morgan)於1938年編製的。該測驗由30張模糊不清的黑白圖片組成,另外還有一張空白圖片。圖片的內容以人物為主,也有部分是景物,但每張圖片中至少會有一個人物在內。

在正式施測時,每次向被試呈現一張圖片,要求其根據自由聯想編一個故事,但內容必須涵蓋四個方麵:圖中所發生的事情、圖中人物的感想、故事發生的原因和故事的結果。主試同時詳細記錄被試的反應。被試所編故事跟其生活經驗有很大聯係,其隱藏的人格內心世界在故事中往往會有所體現。因此,根據所編故事的內容和結構,主試可以進一步探索被試的需要、動機、態度等,了解被試的人格特征。

主題統覺測驗自問世以來,經多次修訂,已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人格投射技術。TAT 不僅是一種臨床診斷工具,而且對成就需要的測量也具有重要的貢獻。TAT 的主要特點在於能發現被試某些隱藏的被抑製的心理衝動,從而了解其內在人格特征。但TAT的記分比較複雜,而且對於結果的解釋主觀性也較強,因此其效度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