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人格測量(2 / 3)

———我有能力應付各種困難。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

由於每一特質的測驗題目數量不一樣,因此需要根據常模表把各種特質的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將各特質的標準分數畫在相應點上,就可以得到16種人格因素的剖麵圖。每一特質均具有兩極性———高分者和低分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征。通過剖麵圖,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被試在16種人格因素上的低分者特征和高分者特征。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已在許多國家廣泛應用,並被譯成了多國文字。16PF既可以進行個別測驗,也可以進行團體測驗。16PF的信效度比較高,施測過程也比較簡單。隻是,量表中有30多個項目與我國國情不符,無法測出被試的真實情況。因此,在我國實施時,該量表還有待於完善。

9.3.1.3 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

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EPPS)是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A 。Edwards)於1953年根據莫瑞(H 。Murray,1938)的需要理論為基礎編製而成的。EPPS用於測量個體的需要和動機,它既可作為心理谘詢的工具,也可作為企業人員選拔的工具。

EPPS共包括225個項目(其中15個項目是重複的,以此來檢驗被試作答的一致性),這些項目平均分配給15個需要分量表。這15個需要分量表分別為:成就需要(ach)、順從需要(def)、秩序需要(ord)、表現需要(exh)、自主需要(aut)、親和需要(aff)、自省需要(int)、求助需要(suc)、支配需要(dom)、謙虛需要(aba)、助人需要(nur)、變通需要(cha)、堅毅需要(end)、性愛需要(het)、攻擊需要(agg)。

每個項目包括兩個自我描述的陳述句,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兩者中選其一。根據測驗,可了解被試在這15種需要上的反應傾向,並可繪製出剖析圖,從而進一步了解其人格特點。

EPPS的最大特點在於采用強迫選擇法來控製社會讚許性(指項目內容受社會輿論讚許和反對的程度)的影響。愛德華認為,被試傾向於對社會讚許性高的題目做出肯定回答,而對社會讚許性低的題目做出否定回答。因此,愛德華采用了強迫選擇法,即:要求被試在兩個具有相同社會讚許性但又是測量不同特質的題目之間進行選擇,從中選出最符合自己特點的陳述句。具體題目舉例如下:

6 。A 。我喜歡解答其他人覺得困難的謎語與問題。

B。我喜歡遵從指示去做人家期待我做的事。

7 。A 。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新奇與改變。

B。當我認為我的上級做得對時,我喜歡對他們表示我的看法。

9.3.2 投射測驗

有一篇文章枟火燒雲枠,裏麵描述天上的火燒雲一會兒像馬,一會兒像大狗,一會兒又像大獅子。在生活中,即使看天上同一朵雲彩,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覺,你可能覺得像一張人臉,他可能覺得像一隻貓。這大致都與投射測驗的原理相同。

投射測驗是由精神分析理論發展而來的。投射法假定:人格結構大部分處於無意識中,無法直接測量,而當麵對一些模棱兩可的刺激時,人的無意識的欲望、態度、動機、願望等會不自覺地投射到外部刺激上。因此,投射法是這樣一種人格測評技術,它向被試提供一些意義模糊不清的刺激情境,讓被試不受限製地對這些刺激自由反應,然後主試通過分析這些反應來推論被試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