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可以再深入了解她更早的生活情況。她記得在她童年時代曾有一件印象特別深刻的事。當時她想用一塊木頭去打她那剛剛出生的弟弟,由於她母親的謹慎,才沒有造成很大的傷害。那時她3歲,但她已經發現她之所以受到父母的忽視僅僅因為她是個女孩。她清楚地記得,她曾無數次盼望自己變成一個男孩。弟弟的誕生不但將她趕出了溫暖的安樂窩,還使她倍感侮辱,因為弟弟作為一個男孩,受到的待遇比她曾經得到的要好得多。她在力求彌補的過程中,偶然地發現了一個方法,就是總裝出一副不堪重荷的樣子來獲得人們的關注。
現在我們來闡釋一個夢,以表明這一行為模式已經深深植根於她的內心。這個少婦夢見自己在家中與丈夫聊天,但她丈夫看上去不像個男人,倒像個女人。這一細節是她處理自己的一切經驗和關係的心理模式的象征。在這個夢中,她在她丈夫那裏找到了平等,他不再是像她弟弟那樣高高在上的男人,而已經像個女人了,他們之間沒有地位上的不同。在夢中她實現了她從童年時期就一直希望實現的夢想。
用這樣的方式,我們成功地將一個人心理活動中的兩點連接了起來。我們了解了她的生活方式、生活曲線及行為模式,並從中得到了一些關於她的全麵的認識,總結起來就是:在這個案例中所談及的是一個用溫和方法力求支配他人的人。
生活的準備
個體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可以被看作為實現目標所做的準備。在之前已經描述過的內心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為將來目標的實現個體需要時刻做好準備。在將來,個體的所有願望似乎也都能得到實現。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經驗,我們也都必須經曆這一過程。所有涉及理想生活情形的神話、傳說和英雄傳奇都與此有關。人們關於天堂確實存在的堅定信念及對之更深層次的思考(人類對所有困難都將順利解決的願望),都可以在宗教中找到。靈魂不滅的信條或靈魂的輪回轉世,都是靈魂能夠涅槃升華這一信仰的證據。所有神話故事都是人類渴望幸福生活這一事實的見證。
(一)遊戲
在兒童的生活中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它清楚地顯示了幼兒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過程,這就是遊戲。遊戲不應被看作是父母或教育者們偶然想出的主意,而應是教育的輔助手段,用於培養兒童的生活技能,並為其心理發展提供刺激。所有的遊戲都是為未來而做的準備。兒童對待遊戲的態度、他做出的選擇、他對遊戲的重視程度,都反映了他對環境的態度、與之的關係,及他與夥伴交往的方式。他是敵對還是友好,特別是他是否有控製欲,都可以從他的遊戲中看到。在觀察正在做遊戲的兒童時,我們能夠發現他對待生活的整體態度。兒童的遊戲可以被看作對未來生活的準備,這一發現歸功於教育學教授格羅斯,同時他還在動物的玩耍中發現了同樣的現象。
但是,對於遊戲的本質,“準備”這一概念並不能包含我們所有的觀點。最重要的是,遊戲是一種社會練習,它能使兒童滿足並實現其社會感。不願遊戲和玩耍的兒童總令人懷疑他們的適應能力。這些兒童很高興可以遠離所有的遊戲,如果將他們強拉上運動場,結果通常會使其他兒童掃興。驕傲、自卑、及對角色扮演的擔憂都是兒童不喜歡遊戲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通過觀察遊戲中的兒童,我們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他們的社會感發展得如何。
企圖超越他人,在遊戲中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它顯示出兒童想當指揮者和統治者的願望。觀察兒童如何占據統治地位及對他扮演主要角色的遊戲的喜愛程度,我們就能發現兒童的這種傾向。所有的遊戲幾乎都至少含有下列因素中的一個:為生活做準備、社會感、控製欲。
然而,還有另一個因素需要我們考察,那就是兒童在遊戲中表現自我的可能性。在遊戲中,兒童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位置,他們的表現也受他們與其他兒童的關係的影響。有一些遊戲特別注重這種創造性傾向的培養。在為未來職業做準備方麵,那些可以讓兒童的創造能力得到鍛煉的遊戲顯得非常重要。在許多人的成長經曆中都可以發現,那些在兒時給洋娃娃做衣服的人,長大後也可以給成人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