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的行為(3)(2 / 3)

如果父母對孩子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那麼也會給兒童的心理發展帶來相似的阻礙。過多的阻礙,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孩子將變得固執,不能識別什麼是愛,也不能恰當地表達關心,因為他們對親情的認知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在缺乏親情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身上,很難發現任何關心的行為表現。他們對所有愛和親情持有逃避的態度。如果不懂教育的父母、老師或其他成人告誡孩子愛、親情是不應有的、荒唐的,會使人缺乏男子漢氣概,並給他們灌輸一些有害的格言,也可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教育兒童敬仰成人是很荒唐可笑的,這種情形在生活中卻並不少見。那些經常受到嘲弄的兒童更是如此,由於痛苦的經曆,使他們深怕表現出對成人的依戀,覺得喜歡別人是很荒唐的,同時也會顯得缺乏男子漢氣概。他們抗拒著對親情的需要,仿佛對他人的關心會奴役他們,並讓他們丟臉。於是,在兒童早期,親情是不被接受、認可的。由於這種教育阻礙和壓抑了兒童的親情感覺的發展,因此兒童變得膽小、懦弱,逐漸從周圍的社會中退縮出來,喪失人際交流溝通的能力,但這些對兒童心理發展是極其重要的。隻有身邊的某個人主動與他接觸,他才會與之建立極其深厚的關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長大後隻會與某一個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而不能與很多人建立這樣的關係。例如上文中提到的那個男孩。當他注意到母親隻關心弟弟時,感覺自己被忽視了,因而在長大後始終四處徘徊,想要找到他童年時期未能得到滿足的對母愛的需要。這個例子說明這類人在生活中很可能會遇到困難,他們在兒童時期很可能接受的是強製教育。

過多的關愛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與無關愛所造成的影響一樣,都是有害的。嬌生慣養的兒童與被嚴格教育的兒童一樣,成長中都會遇到重重困難。從一出生,兒童就有被關愛的需要,當父母或其他成人給予的關愛逐漸超越了界限時,這個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依戀某一個或幾個人,拒絕和他們分開。對關愛的認知因錯誤經曆而得到強化,以致兒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憑著他人的關愛,他可以迫使別人為自己的成長承擔某種責任。這是很容易發生的,比如兒童會對他的父母說:“因為我愛你們,所以你們必須這樣做或那樣做。”這在家庭中時有發生。一旦兒童在某人身上嚐到了甜頭,就會對他表現出更多的關愛,從而使之更加順從自己。毫無疑問,這樣的教育對兒童的發展是有害的,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將極力以愛的名義滿足自己的私利。為了達到目的,他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去征服他的對手,無論是兄弟還是姐妹,甚至散布流言來打敗他們。這樣的兒童可能會慫恿其兄弟去幹一些違法的事情,以使自己顯得正直、懂事,從而得到父母的寵愛。他會對父母施加一定的壓力,從而使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挖空心思、不遺餘力,直到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有時他會變得懶惰或幹壞事,唯一的目的就是讓父母注意他,圍著他轉;有時又會很乖,像個模範兒童,這是因為他認為這可以獲得別人的關注,而別人的注意是對他的一種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