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說的就是賈誼和漢孝文帝之間的故事。賈誼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卻不能施展抱負,最後33歲就逝世了,的確是文壇的一大損失。
賈誼,祖籍洛陽,漢朝初期人。
賈誼幼時聰敏勤學,能詩會文,才學斐然。18歲以前,賈誼在家鄉便聞名遐邇。當年,吳廷尉被朝廷任命為河南太守,此人也是一位頗有才學之士,又以惜才愛才而備受人們稱譽。吳太守上任之後,很快就聽說了賈誼的諸多事跡,於是將其召至門下,甚是愛惜。
孝文皇帝繼承帝位之後,聽說吳太守施政有方、官聲頗佳,便召其入朝重用。
吳太守升遷之時,攜賈誼同往京城,並將賈誼鄭重推薦給了孝文皇帝。孝文皇帝見賈誼的確博學多才,是天下少有的才子,便封給賈誼博士的職位。
當時,賈誼剛剛二十出頭,是同僚之中最年少的一位,但朝廷每次交由他們討論實施的詔令送來時,其他人大都不能發表什麼獨到新穎的見解,惟有賈誼一人能夠語出驚人,不由得令眾長者甘拜下風。
孝文帝見賈誼小小年紀,便有如此不凡的才學和胸襟,一年之內,便破格將其擢升為太中大夫。
孝文帝繼位不久,漢室江山已日漸鞏固,國家經濟得以穩定發展,社會秩序日漸良好,開始呈現太平盛世的景象。於是,賈誼上書孝文帝,勸諫孝文帝趁天下太平之機,在全國境內修行曆法、統一禮製、大興禮樂,以顯天子之威。孝文帝準允了賈誼的建議,並讓他負責起草實施辦法。賈誼奉命之後,更是勤奮努力,恪盡職守,頗得孝文帝的讚賞。
但賈誼的年少得誌和青雲直上,讓許多朝中老臣心懷不滿,有人趁機向孝文帝進讒言,認為賈誼年少初學,便有專欲擅權的傾向。孝文帝聽這類話的次數多了,不由得動搖了過去對賈誼的看法。最後,賈誼被調離京城,出任長沙王太傅。
賈誼雖然年少,但經此宦海沉浮,對世事的認知也多了幾分凝重,此次他被貶出京,心情非常抑鬱,以致渡湘水時,瞻仰先賢遺跡,不由得感傷人懷,作了《吊屈原賦》。
在此賦之中,足見其悲世憐人的自傷情懷。
賈誼被貶居長沙,雖為長沙王太傅,但對一個年輕氣盛、有滿腔抱負的青年來說,形同閑居。而文人學士,又多以情感細膩而著稱,所以賈誼某日見一隻鳥飛人自己房內,便不禁浮想聯翩。因長沙稱此鳥為“服鳥”,於是他又作了《服鳥賦》。
一年之後,賈誼入朝敘職,孝文帝見到他之後,有恍如隔世之感。兩人談論治國之道,孝文皇帝又生垂愛之意,直至夜半方才允許賈誼返回。
隨後,孝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乃孝文帝最鍾愛的兒子,讓賈誼來教導他,足見孝文帝對賈誼才學的認同和敬重。
其問,孝文帝加封準南厲王等四人為諸侯,賈誼認為諸侯勢力過於龐大,既不合禮製,又失控於朝廷,故而力諫孝文帝。但孝文帝不聽。
又過了幾年,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自責過甚,從此鬱鬱寡歡,也於次年離世,年僅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