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社會上那些庸俗的創立學說的人說:“堯、舜把王位禪讓給別人。”這種說法不對。

天子權勢地位至高無上,在天下無與倫比,誰敢和他推讓呢?堯、舜道德美好完備,智慧和仁愛之心普照天下,朝南坐著治理天下,所有的民眾,都驚恐地聽從歸服以至於被感化而依順他們,天下沒有被埋沒的人才,沒有被遺忘的好人好事,和堯、舜相同的言行才是正確的,和他們不同的言行就是錯誤的,他們又為什麼要把天下讓給別人呢?

有人說:“是等他們死了以後再把王位禪讓給別人的。”這又不對。

聖明的帝王處在君位上,考慮德行來確定等級,衡量才能來授予官職,使人們全部能擔負起自己的職事而各人又都能得到適宜的安排;如果不能用道義來製約私利,不能通過人為的努力來改造本性,那就統統讓他們當老百姓。聖明的帝王已經死了,天下如果沒有聖人,那麼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接受禪讓了。

天下如果有聖人而又出在聖明帝王的後代之中,那麼天下人就不會離心離德,朝廷上就不會改變各人的官位,國家也不會改變製度,天下就安安穩穩地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這是用堯一樣的聖王來繼承堯,哪會有什麼改變呢?如果聖人不出在聖明帝王的後代子孫之中而出在輔佐大臣之中,那麼天下人隨從歸附他,就像恢複國家而振興它一樣了,天下也會安安穩穩地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這是用堯一樣的聖王來繼承堯,哪會有什麼改變呢?隻有改朝換代、變更製度才是困難的。所以聖明的天子活著,那麼天下人就專一地尊崇他,極其順從而有秩序,評定德行來確定各自的等級位次;聖明的天子死了,能夠擔負起治理天下重任的繼承人是一定會有的。禮義的名分全部落實了,哪裏還用得著禪讓呢?

有人說:“是他們年老體衰才把王位禪讓給別人的。”這又不對。

人的血脈、氣色、筋骨、體力倒是會衰退,至於智慧、思考能力、判斷抉擇能力卻是不會衰退的。

還有人說:“年老的人不能忍受勞累才退下來休息的。”這又是怕做事者的議論。

天子權勢極大而身體極安逸,心情極愉快而誌向沒有不能實現的,所以身體不會因為當了天子而勞累,而他的尊貴則是至高無上的了。穿著五色的上衣,配上雜色的下衣,加上有花紋的刺繡,再用珠玉加以裝飾。吃的方麵,牛、羊、豬齊全的宴會一個連一個,珍貴奇異的佳肴樣樣具備,各種香氣美味應有盡有,在音樂聲中送上食物,在擊鼓聲中進餐,奏起《雍》曲而把宴席撤回到灶上祭祀灶神,端菜的人有上百個侍候在西廂房。

呆在天子的位置上聽政,要設置帷帳和小屏風,背靠大屏風而坐,諸侯在堂下有禮貌地奔走前來朝見。如果要出宮門,巫覡就有事情了,要出王城大門看看吉凶,大宗伯、大祝就有事情了;坐上寬闊的大車、踩著柔軟的蒲席來保持身體的安穩,旁邊放置湖岸上生長的香草來調養鼻子,車前有畫著交錯花紋的橫木來調養眼睛,車鈴的聲音在車子慢行時合乎《武》、《象》的節奏、在車子奔馳時合乎《韶》、《護》的節奏來調養耳朵,三公扶著車軛、握著韁繩,諸侯有的扶著車輪、有的護在車廂兩側、有的在馬前引路,大國諸侯排列在車後,大夫跟在他們的後麵,小國諸侯與天子的高級文官再跟在大夫的後麵,士兵們穿著鎧甲,在道路兩旁作警衛,百姓們隱藏躲避,沒有人敢觀望。

天子坐著像大神一樣尊嚴,行動像天帝一樣自如,扶持老年的生活、保養衰退的身體,還有比這更好的養生之道嗎?老年人要休息,可休息還有像這樣更安定快樂寧靜愉悅的嗎?所以說:諸侯有告老退休的,天子沒有告老退休的;有諸侯傳讓國家的,沒有天子禪讓天下的。這是古今都一樣的。

所謂“堯、舜把王位禪讓給別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假話,是知識膚淺者的傳聞,是孤陋寡聞者的胡說。他們不懂得是否違背世道人情的道理,不懂得國家與天下、至高無上與仰人鼻息之間的不同,是一些還不能和他們談論天下的大道理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