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權:調節秤錘使秤杆平衡叫“權”(也稱為“權衡”),引申為合理地調節。②稱:合適,配得上。③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④呂尚:薑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俗稱薑太公。周文王出獵而訪得了他,尊他為師。後來他輔佐周武王滅商而使周王朝一統天下,因有功而封於齊。⑤召公:姓姬,名爽,因采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所以稱召公。曾幫助武王滅商,被封於燕,成為燕國的始祖。⑥撫:同“玩”。⑦修:講求,搞。⑧一:統一,一致。匡:正。一匡天下:使天下歸於一統、恢複正道。⑨有:通“又”。⑩守:管。

【譯文】

至於每天不斷地把政事治理妥當,合理地調節萬物來使它們適用,使各級官吏穿的衣服有一定的規格、住的房子有一定的標準、役使的仆從有一定的編製、喪葬祭祀器械用具都有和等級相適合的規定,把這種做法貫徹到各種事情中去,諸如尺寸尋丈之類的標準,無一不是遵循了法度然後才加以施行,這些都是政府官員和供役使的官吏所做的事,不值得在偉大的君主麵前數說。

所以,統治人民的君主如果為本朝所確立的最高準則完全得當,所任用的總管各種事務的宰相是真正有仁德的人,那麼他就會自身安逸而國家安定,功績偉大而名聲美好,高一點的可以稱王天下,低一點的也可以稱霸諸侯;如果為本朝所確立的最高準則不得當,所任用的總管各種事務的宰相不是具有仁德的人,那麼他就會自身勞累而國家混亂,全功盡棄而聲名狼藉,國家一定會危險。這是當君主的關鍵啊!

能恰當地任用一個人,那麼天下就能取得;不能恰當地任用一個人,那麼國家就會危險。不能恰當地任用一個人而能恰當地任用一千個人、一百個人,在理論上是沒有這種事情的。如果能恰當地任用一個人,那麼他本身又有什麼勞累的事要做呢?隻要穿著長袍無所事事地無為而治而天下就能平定了。

所以商湯任用了伊尹,周文王任用了呂尚,周武王任用了召公,周成王任用了周公旦。功德低一點的是五霸,齊桓公在宮門之內懸掛樂器、奢侈放縱,遊蕩玩耍,但在天下他並沒有被說成是講求享樂,相反地他還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於一致而恢複了正道,成為五霸中的第一個,這也沒有其他的緣故,而是因為他懂得把政事全部交給管仲,這就是當君主的重要守則啊!聰明的君主容易做到這一點,所以能形成強大的實力而功業名望極大,除了這個還有什麼值得去做呢?所以古代的人,凡是有偉大的功業名望的,一定是遵行了這一點;凡是喪失了自己的國家,危害到他本人的,一定是違反了這一點。所以孔子說:“智者的知識,本來已經很多了,又因為管的事很少,能不明察嗎?蠢人的知識,本來已經很少了,又因為管的事很多,能不惑亂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原文】

治國者分已定,則主相臣下百吏,各謹其所聞,不務聽其所不聞;各謹其所見,不務視其所不見。所聞所見誠以齊矣,則雖幽閑①隱辟②,百姓莫敢不敬分安製以禮化③其上,是治國之征也。

【注釋】

①閑:阻隔,閉塞。②辟:通“僻”。③化:順服。

【譯文】

治理得好的國家,名分已經確定以後,那麼君主宰相大臣百官就各自謹守自己應該聽見的東西,不想方設法打聽自己不應該聽見的東西;各自謹守自己應該看見的東西,不想方設法察看自己不應該看見的東西。君主宰相大臣百官的所見所聞,如果真正和各自的名分一致了,那麼即使是那些幽遠閉塞隱蔽偏僻的地方,百姓中也沒有人敢不嚴守本分、遵守製度、用禮來順服他們的君主,這是治理得好的國家的標誌。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