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當時被射中衣帶鉤之後,裝死以迷惑管仲,然後藏在溫車中飛速行進,也因為有高氏、國氏兩大家族為內應,所以能夠先人齊國即位,派兵抵禦魯軍。秋天,齊兵與魯兵在乾時作戰,魯兵敗逃,齊兵又切斷魯兵的退路。齊國寫信給魯國說:“子糾是我兄弟,不忍親手殺他,請魯國將他殺死。召忽、管仲是我仇敵,我要求活著交給我,讓我把他們剁成肉醬才甘心。不然,齊兵要圍攻魯國。”魯人害怕,就在笙瀆殺死子糾。召忽自殺而死,管仲則要求囚禁。

桓公即位時,派兵攻魯,本欲殺死管仲。鮑叔牙說:“我有幸跟從您,您終於成為國君。您的尊貴地位,我已無法再幫助您提高。您如果隻想治理齊國,有高侯和我也就夠了。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業,沒有管夷吾不行。夷吾所居之國,其國必強,不能失去這個人才。”於是桓公聽從此言。就假裝召回管仲以報仇雪恨,實際是想任他為政。管仲心裏明白,所以要求返齊。鮑叔牙迎接管仲,一到齊國境內的堂阜就給管仲除去桎梏,讓他齋戒沐浴而見桓公。桓公賞以厚禮任管仲為大夫,主持政務。

什麼才是真正的忠心?對君主百依百順,想方設計地討好的大臣,一定不是忠心的。反倒是那些與君主常常“作對”的大臣,才真是國家的棟梁。

漢光武帝劉秀任命睢陽縣令任延當武威太守。劉秀親自召見,告誡他說:“好好侍奉長官,不要糟蹋好名聲。”任延回答:“我聽說忠誠的臣子不隨聲附和,隨聲附和的臣子不忠誠。履行正道,奉公守法,是臣子的節操。如果下級對上級的話人雲亦雲,那不是陛下的福分。陛下說要好好侍奉長官,我不敢奉此詔令。”劉秀感歎地說:“你說得對呀!”

劉秀在軍旅中的時間很長,他厭倦了戰爭,而且知道天下百姓疲憊困乏,渴望放下沉重的負擔休養生息。自從隴、蜀平定之後,除非有危險緊急的情況,劉秀不曾再談論軍事。皇太子曾向他請教打仗的事,劉秀說:“從前衛靈公請教戰爭的事,孔子不肯答複。這不是你應該問的。”鄧禹、賈複知道劉秀決定放下武器,用禮樂教化進行統治,不願功臣們身在洛陽而擁有重兵,於是二人交出軍權,潛心研究儒家經典。劉秀也考慮到功臣們今後的去向,想保全他們的爵位和封地,不讓他們因為職務而有過失,於是撤銷左將軍、右將軍的官職。耿龠等也交出大將軍、將軍的印信綬帶,全都以侯爵的身份離開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他們被加以特進之銜,定期參加朝會。

韓歆性格剛直,說話不隱諱,劉秀往往不能容忍。韓歆在劉秀麵前有憑有據地說天下將有嚴重的饑饉荒年出現,並指天劃地,言辭非常激烈,因此被免職,回歸故裏。韓歆走後,劉秀仍然不能消氣,又派使者宣讀詔書責備他。韓歆和兒子韓嬰全都自殺。韓歆平素名氣很大,無罪被逼死,令很多人心中不服。劉秀於是追贈財物,並以隆重禮儀安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