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①深,則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則輔之以道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誌;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傈棄,則炤②之以禍災;愚款端愨③,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
【注釋】
①知:通“智”。漸:通“酒”,城府太深。②熠:通“昭”,明顯,顯著。③愨:誠實,謹慎。
【譯文】
調理性情、修養身心的方法是:血氣方剛的人,用平靜的方法來調理;思慮過密城府太深的人,用平易溫良的方法來調整;有勇無謀的人,幫助他循規蹈矩;行為輕率的人,就用動靜有法來教育他;心地狹隘的人,就擴大他的胸懷;思想卑下的人,就激發他有昂揚的意誌;庸庸碌碌的人,就用良師益友來改造他;懶散放蕩的人,就曉之以利害,使他警醒;單純樸實的人,使他行為符合禮樂,啟發他深思熟慮。凡是實行了調理性情的方法,沒有比遵循禮法更直接的了,沒有比得到良師的指導更重要的了,沒有比用心專一更神妙的了。這就叫做調理性情、修身養性的方法。
【原文】
誌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傳曰:“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此之謂矣。身勞而心安,為之;利少而義多,為之;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①不市②,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注釋】
①折閱:虧本。②市:做買賣。
【譯文】
誌向高遠的人就會鄙視富貴的人,以道義為重的人就會藐視王侯大公,注意從內心省察自己的人,就覺得外物輕微了。古書上說:“君子支配外界事物,小人則被外界事物所支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即使身體勞苦,但內心卻安定的事,就好好去做;雖然利益很少,但意義重大的事,也去做;通過侍奉一個暴君而通達顯赫,還不如侍奉窮困的君主而行事隨順。所以,一個好的農民不因為水旱災就放棄耕種;一個好的商人不會因為一時的虧損就放棄經營,士人君子不會因為貧窮就不在乎操守。
【原文】
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愨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體倨固而心勢詐,術順墨①而精雜汙,橫行天下,雖達四方,人莫不賤。勞苦之事則偷儒②轉脫,饒樂之事則佞兌而不曲③,辟④違而不愨,程役⑤而不錄,橫行天下,雖達四方,人莫不棄。
行而供冀⑥,非漬淖也;行而俯項,非擊戾⑦也;偶視而先俯,非恐懼也。然夫士欲獨修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注釋】
①術:通“述”,遵循。順:當作“慎”,指慎到,戰國中期趙國人,主張法治、勢治,是一個由黃老學派演變而來的早期法家人物。墨:指墨翟。②儒:通“懦”,指怕事。偷儒:苟且偷安,懶惰。③佞:口齒伶俐,在此指施展口才不顧一切地爭搶。《莊子·漁父》:“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兌:通“銳”,銳利,也指口齒伶俐。不曲:不轉彎。指毫不謙讓地直取之。④辟:通“僻”,邪僻。⑤程役:通“逞欲”。⑥供:通“恭”。冀:當作“翼”,敬。⑦擊戾:抵觸。
【譯文】
外表恭敬而且內心忠信,以禮儀為法度而且性情友愛,這樣的人走遍天下,即使被困在遙遠的地方,別人沒有不尊重他的;有了勞苦的事情就爭先去做,有了享樂的事情就能讓別人,端正誠信,謹守法度而又明察事理,這樣的人走遍天下,即使困在遙遠的地方,人們沒有不信任他的。態度傲慢,心術險惡,遵循慎到和墨子的學說,而精神駁雜汙穢,這樣的人走遍天下,即使顯赫四方,人們也沒有不輕賤他的;有了勞苦的事情就偷懶畏懼,有了享樂的事情就施展快嘴利舌,毫不謙讓地進行爭奪的人,即使顯赫四方,人們也沒有不厭棄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