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大使至此已十分被動。接著,李鴻章成功地運用了調查材料作為談判武器,使秘魯大使不得不承認,“華工受虐情形實屬確實”。最後終於同意添加一份照會。
後來,秘魯大使主動打破僵局,李鴻章也就在枝節問題上做了一些通融。
中秘查辦華工專條的簽訂,使在秘魯華工的處境有所改善,這個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有代表性的護僑條約。
當李鴻章麵對對方施加的威脅時,用的是沉默而不是直接的言辭。直接的言辭可能會給談判帶來兩個後果:一是可能會嚇住對方,使對方經過權衡利弊,幡然醒悟,從而改變原來的做法,做出讓步,但是這樣的後果卻不容易發生;二是使對方產生反感心理,結果加劇雙方的對抗和衝突。因為沉默,對方很難猜測到自己的目的和意圖,而直接給對方心理造成了威脅。
2、無聲的肢體語言
微笑是最有用的肢體語言。微笑是表示了一種與人親近,友善的好感,是人際交往中最有效的肢體語言。一個人臉上時常浮現微笑,會令別人感到心中十分舒服。早晨去上班,遇到同事或上級,我們微笑地向他們道聲:“你早!”“辛苦你了廣這時我們就會覺得他們似乎在說:“今天我們將愉快地相處。”
美國希爾頓旅館,其創始人叫康納,希爾頓。他於1919年以僅有的5000美元作資本,在得克薩斯州辦起了美國第一家旅館,幾年經營下來,希爾頓的資產增加了1萬倍。這時,他躊躇滿誌,頗為得意地向母親說他如何掙錢有方,而他的母親淡然一笑:“你擁有5000萬美元有什麼了不起,還有比這更值錢的東西是什麼!”希爾頓被問住了。母親繼續說:“我看做生意除了要對顧客誠實之外,你還得想出這樣一個簡單可行、不花錢又行之久遠的辦法,去爭取顧客的反複光臨。這樣,你的旅館才是前途無量的。”
母親的忠告,引起希爾頓的苦苦思索,什麼辦法符合“簡單”、“可行”、“不花本錢”又“行之久遠”這四個條件,才會使公司前途無量呢!希爾頓確認隻有“微笑”才具備上述條件,並且有如此的魅力。於是,他要求公司的員工,不論什麼情況下,都必須對顧客保持微笑。終於,持之以恒的微笑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1930年,世界的經濟危機襲擊了美國,旅館倒閉了80%,此時希爾頓“微笑”策略受到嚴重挑戰,他要求員工:“請各位記住,在經濟恐慌的年代,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提到臉上,無論旅館本身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臉上的微笑應當成為旅客的陽光。”在經濟危機的嚴重年代,隻有他的旅館員工始終堅持微笑待客,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經濟蕭條過去後,希爾頓率先進入繁榮時期,先後吞並了號稱“旅館之王”、“旅館皇後”等大旅館,使希爾頓旅館係統擴展到了70家,遍布於世界五大洲各大城市,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旅館業主。
希爾頓旅館之所以發展到如此規模,足以說明“微笑”所產生的巨大吸引力,“微笑”是不見金錢的資本,它確實是生意興隆的法寶。
此外,借助手勢可加強或誇大講話的含義,會產生一種征服的效果。在談判中,還可以借助一些“道具”來完成手勢。如筆、本子、計算器、價格表、訂單、合同紙、傳真、電報、打火機等。表示不滿時可突然停住手中正在寫字的筆,或突然合上筆記本,抬頭,鎖眉,睜眼,無聲地盯住對方的臉和眼睛;雙手將桌子上的談判資料一推,眼睛朝下,或扭頭往別處看,出口吐一口氣,微微晃動腦袋,人往坐椅後一仰,雙腳搖動一兩下,雙手作整理資料收攤狀。
一般說來,日常生活中的手勢通常有這樣的意義:
?握拳,表示向對方挑戰或增加自己的決心和自信心。
?在交談或開會等場合,用手指或鉛筆敲打桌麵,或在紙上亂塗亂畫,都是利用小幅度的手指動作表示對對方的話題不感興趣、不同意或不耐煩的意思。
?兩手指尖並攏置於顎下的動作是在傳達自己充滿自信的信號。
?手掌意味著坦率和開放,手背意味著控製與封閉。
?與人談話時,將手插人口袋,是為了隱藏“手的語言”,不讓對方看出自己內心活動的表現,也是不信任對方的表現。
?伸出食指向對方指指點點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舉動,表示對對方的藐視。西方人尤其忌諱別人的指點。
?談話時,兩手不停地搓動,表明自己已經沒有主意而陷於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兩手不停地揮動,且動作幅度大,表明很激動,又可使對方感到色厲內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