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借助貴人之勢來成事(1)(1 / 3)

“關係”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會生鏽。建立“關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與人失去聯絡;不要等到求人辦事時才想到別人。因此,主動打通關係就顯得十分重要。隻有通過不斷地構建和鞏固,人際關係才能牢固。情感投資,聚沙成塔。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

1.人緣——成功辦事的支點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即是否有一個“好人緣”,關係到求人辦事能不能順利達到目的。有個“好人緣”,你盡可以實現人生設計中的多種構想;沒有“好人緣”,則到處受挫,舉步難行。

辦事有“手腕”的人往往都是應酬的高手,他們懂得提高自己的人緣指數來增強自己的辦事能力。

在彌勒佛的佛像旁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對聯很耐人尋味。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人事糾葛,牽絲攀藤,盤根錯節。世態百味,甜酸苦辣,難以勝數。人際關係中,有時發生矛盾,心存芥蒂,產生隔閡,個中情結,剪不斷,理還亂,當何以處之?

一種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雞腸,耿耿於懷;另一種方法則是冤仇宜解不宜結——“相逢一笑泯恩仇”。毫無疑問,後一種態度是值得稱道的。

在人際應酬時,不能待人苛刻,耍小心眼,睚眥必報。別人有了成績,不能眼紅,不能嫉妒;別人有了不幸,不能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更不能給人“穿小鞋”。

要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理解人。人與人相處,應當減少“火藥味”,增加人情味。

要有急公好義的火熱心腸。人都有三災六難,五傷七癆,你能在人家最困難的時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難,伸出友誼之手,替人家排憂解難,將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俗話說:“積財不如積德”。行善積德,能得高壽。舊時老城隍廟有一副對聯說得好:“做個好人,天知地鑒鬼神欽;行些善事,身正心安夢魂穩。”

誠實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人群的部落裏,撒謊是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的。在人際應酬時,應該是真心誠意,忠厚老實,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不要在人生舞台上,披上盔甲,戴上麵具去“演戲”;不能像王熙鳳那樣,“嘴甜心苦,兩麵三刀,上頭笑著,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也不能像薛寶釵那樣“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對人四麵討好,八麵玲瓏,城府很深,慣有心機。

做人要坦誠,更要有一些俠骨柔腸,光明磊落,襟懷坦白,使人如沐春風,這樣才能有個好人緣。

有時候你可能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某某人在單位很受歡迎,領導也喜歡他,同事也喜歡他,很有人緣。而有些人則是很少有人喜歡他,而且他也不喜歡別人,他的朋友也不多,即人緣兒很差,像個社會嫌棄兒一樣。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緣兒”和“嫌棄兒”。“人緣兒”、“嫌棄兒”本是心理學中的術語,是用以表明一個社會成員被其他成員接受的程度,我們把它們用來作為人際關係學的術語,也很能說明問題。

一般而言,大家都比較喜歡有“人緣”。而一個人受到大家普遍喜愛的原因則是千差萬別的:或者是因為他誠實可信,值得信賴;或者是落井下石,更不能給人“穿小鞋”。

在你選擇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時,最好能選擇“人緣兒”,而且能使“人緣兒”與你之間的關係越密切越好。

能夠把“人緣兒”吸收進你的人際關係網絡,使之成為你要好的朋友,無形中就大大增強了你的人際關係網絡的能量。要是你的人際關係網絡全部都由“人緣兒”組成,那麼你的這個人際關係網絡的能量將是無比巨大的。

此外,結交“人緣兒”還會使你受到啟發,學到許多如何結交朋友的方法,這樣你就能辦事非常順利,甚至張張嘴就把事就辦了,何樂而不為呢?

2.善借他人之力,自己才可高枕無憂

複雜的事情也許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如果你在辦事時,能夠找到一個“托兒”,讓他盡其所能,從中撮合,傳遞信息,論理說情,那真是再好不過。

孟嚐君是齊國的名門貴族,幾度出任相職,是政界的實力派。有一次,他與齊閔王意見不合,一氣之下辭去相職回到了私人領地——一個叫“薛”的地方。

這時與“薛”接鄰的南方大國楚國正待舉兵攻“薛”。與楚相比,“薛”不過是彈丸之地,兵力糧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來,薛地後果不堪設想。

燃眉之急,惟有求救於齊。但孟嚐君剛剛與齊閔王鬧了意見,沒有麵子去求,去了也怕齊閔王不答應,為此他傷透了腦筋,幾乎一籌莫展。

絕路之中老天給他降下了一線希望,齊國大夫淳於髡來薛地拜訪。他是奉齊閔王之命去楚國交涉國事,歸途順便來看望孟嚐君這位名門望族的。孟嚐君撫額稱慶,可謂天助我也。他早已想好了主意,親自到城外迎接,並以盛宴款待。

淳於髡不僅個人資質好,善於隨機應變,常為諸侯效力,與王室也有密切的關係,威、宣、閔三代齊王都很器重他,在齊閔王時代他成了王室的政治顧問,且與孟嚐君本人也有私交。

孟嚐君決心已下,開口直言相求:“我將遭楚國攻擊,危在旦夕,請君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