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快速提升記憶力的基礎是注意力訓練(1)(2 / 3)

對於“思維”和“想象”這兩個環節,或許不太容易從學習過程本身直接找出具體的差距,然而,反映在分析問題、處理問題這些應用層麵上,人與人之間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之間差距的巨大,是毫無疑問的。

假如,兩個高三的學生,其中一個學生無論是在注意、閱讀、記憶,還是理解、思維、想象這些學習環節中,每個環節都做得非常出色;而另一個學生,每一個環節的表現都非常糟糕。那麼,他們兩個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很有可能,前者會考上清華、北大,而後者隻好參加“大北補習班”,接著複讀一年也未必能考上大學。

學習過程的這6大環節,組合起來就是6大學習能力:

注意力、閱讀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想象力。

其中每一種學習能力,都是可以經過係統的訓練而得到不斷提升的。

一個高效率的學習者,必然在這六大學習能力(或者其中大部分能力)上,都有出色的表現。如果我們對自己目前的學習效率不太滿意,那麼就得認真想一下,在“注意力、閱讀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想象力”這六大學習能力之中,到底是哪個能力、哪些能力有所欠缺,然後來做針對性的提升訓練。

在這六大學習能力之中,最基礎的能力就是注意力,其他的幾個學習能力,都是以注意力為基礎的。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力,那麼,他無論是閱讀、記憶,還是理解、思維、想象,都是沒有效率的。

正如人們在麵對不同材料的時候記憶力會有所不同那樣,人們在學習不同材料的時候,注意力往往會有所差異。例如,有些人在學古文的時候注意力比較容易集中,有些人在學英語的時候注意力比較容易集中,有些人在學數學的時候注意力比較容易集中。

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我們的記憶力就比較容易發揮出來。而如果我們對某些內容完全沒有興趣,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那麼,即使再好的記憶力也很難發揮出來。

因此,有效的記憶力訓練,首先就要解決注意力的問題。

注意力受我們的內心掌控

許多人在打算認真學習的時候,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已經坐到書桌前了,書本也打開了,正準備認真地學習一下,然而,注意力總是“東跑西跳”,很難集中到手中的書本上。就這樣東想西想,左敲敲右摸摸的,一個上午就過去了,而書還沒翻幾頁。

學習的第一個環節是注意,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中來才能開始有效的學習。然而恰恰是“注意”這個環節成了許多人學習的攔路虎。注意力無法受自己控製,這對學習來說,是最要命的事情。

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不斷地幹擾我們的注意力呢?換句話說,我們的注意力到底受什麼東西掌控呢?

答案就是:“心”。

儒家經典《大學》裏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說的就是我們的注意力往往受到“心”的掌控,如果我們的心不在那裏的話,即使手中捧著書本,或者有老師在麵前講,我們也是學不進去的。

記得讀大學時,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到教室去進行晚自習,找個位置坐下來,書本一打開,腦海中就開始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白天打籃球或踢足球的畫麵,總想著如果哪個環節表現得更好的話,就會贏得更多喝彩。就這麼浮想聯翩,半小時過去了,書本卻還沒有翻動過一頁。我的心已經跑回到白天所經曆的事情裏麵去了,眼前的書仿佛不存在一樣。這就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表現。

現代人(尤其是成年人)生活工作忙忙碌碌的,容易受到各種各樣事情的紛擾,內心已經習慣了疲於奔命,即使好不容易找個時間坐了下來,那顆心也很難安靜下來,因此很難做到靜下心來看書學習。

一般人往往在結婚生小孩之後,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整體的學習能力,都會有很明顯的下降。因為這個時候,不僅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還有家庭、孩子等各方麵的煩雜事情需要我們分心去應付,注意力分散得太厲害了,就難以收攏起來。注意力一下降,其他各種學習能力自然就會跟著下降了。

內心掌控著注意力,如果不懂得用心的話,注意力就沒有辦法控製,大腦的各種學習能力就發揮不出來,學習就會成為空談。

我們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受到內心的牽引,許多成語都講得很明白,例如,“心馳神往”、“心曠神怡”、“心煩意亂”等,內心一產生變化,我們的意識(神、意等)就會被牽動。

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對喜怒哀樂這些情緒的體驗。

正因為如此,情感一產生,心就動了,心動了,注意力立刻就會被牽引。

因此,情感衝擊,是牽動我們注意力最主要的因素。

第一注意力:情感衝擊

最能抓住我們注意力的事情,一定是與情感有關的。你隻要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哪些事情印象最深刻,就會發現,讓你記憶猶新的事情無一例外都是情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