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要求法則(The Law of Demand)(1 / 2)

我們經常聽說某種神秘的東西,人們將之稱為信仰。我們必須首先擁有信仰,然後我們的祈禱或要求才會得到滿足,但這一點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如果這是正確的,那非常微弱的信仰就會帶來最驚人的結果。事實上,如果通過自我暗示能夠獲得寧靜而平和的心態,即使沒有任何信仰,思想的振動也會帶來一定的成果。

所有人的體內都注入了神聖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那些心中存有極少色欲、恐懼、怨恨、貪婪和各種罪惡的人們(這些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浩劫)。

這種活力像火花一樣在他們的臉上、身上和行動中熠熠生輝。擁有這種活力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把快樂帶到哪裏。這樣的生活永遠都隻和成功的人生密切相關,而且會接受源源不斷的信息之流,如前所述,這些信息會被送至人的潛意識,引領潛意識步入平和、快樂和成功的大道。每當顯意識占據支配地位,並指引人們沿著顯意識的路線努力時,潛意識就會停止發揮其指引作用。

我們都想塑造自己的生活,這一想法產生的影響往往表現為我們決定去做某些事情。接下來,我們會為了實現這些決定而四處奔波,但往往以失敗告終,即便成功了,結果也不那麼稱心如意。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是在試圖支配體內具有引導性的精神,也就是本應支配著我們的潛意識。由此,我們會產生不安、猜疑和煩惱的情緒,這些會讓我們失去平衡,會破壞我們泰然自若的鎮靜。就像一個夢遊者站在高高的窗台邊上,一旦醒來就會立即墜落下去。這是因為他的顯意識將恐懼引入潛意識之中,並隨之失去自我控製的能力。就像我們所做的一樣,通過自我暗示或做各種決定,我們最終破壞了本應屬於自己的進展的連續性。

智慧是潛意識引導我們的無形之手。受它的指引吧,因為如果你不受其指引,你體內神聖生命的活力就會因為總是不停地想要把你帶到最適合獲得成功的道路上,而變成一種會令你產生不安、焦急、輕率和衝突的力量。而那些沒有能力取得成果的人,則會更加努力,強而為之,把自身折騰得筋疲力盡,結果卻是徒勞無功,最後變得陰鬱沉悶、憤憤不平,甚至滿懷仇恨。在這種狀態下,如果祈禱能獲得某種物質上的東西,一定不會有結果,因為精神世界認不出金錢和財富。

相反的,如果祈禱平和、力量、信心(或者信仰),以及所有與自我相關的品質,就會立即見到效果,而且這個效果還會持續下去。由此,我們認識到,至高無上的信仰就是相信自己可以產生一切必需的東西。信仰通過我們自身發揮作用,引導我們在最適合的通道上付出努力。我們的自我中都駐著“上帝”,即我們的內在意識。屆時,它會指引我們找到最能勝任的工作。如果你在生活中一直有個夢寐以求的遠大誌向,或非常熱切地渴望獲得某個職位,那就是你內心的“上帝”在試圖引領你去做這件事。

不要匆匆忙忙地辭掉你現在的工作,然後火急火燎地做你確信自己該做的某件事。把你想獲得某個職業或職位的想法保存在心底就好,然後聽從你心中具有指導性的衝動,循序漸進地開始新的生活。不要老想著塑造你自己的生活!任何偉大的成功都不是靠勉為其難的努力實現的。偉大的成功往往會輕輕鬆鬆地悄然而至,循序漸進地蠕變成形,快快樂樂地功到自然成。讓你的生活順其自然地進行吧,心中想著並清楚地知道你會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好,至於如何實現,先不要擔心。這種心態會指引你去實實在在地做事,而不是整天指望著日後總有那麼一天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否則最終也隻是徒勞無功地浪費精力。

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以及其他類似的人物,都充分地闡明了這一原則:當我們麵對手頭的研究對象時,要保持平靜、耐心和全神貫注。如果你的精神處於倉促而散亂的狀態,它就會指引你回避當下的任務,就好像它不夠重要,不值得你投入全部注意力一樣。這種精神會從你周圍有著相似精神狀態的人那裏把總是想著失敗的思想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