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關於你自己和吸引力法則(2)(1 / 2)

一個人預期會出現什麼狀況就會遇到什麼狀況,這一點千真萬確。你預期自己會陷入貧窮,會遭遇失敗,那你往往就會得到貧窮和失敗。你怎麼看待自己,別人也會如此看待你。

如果某個職位對你來說很重要,比如,你覺得這個職位責任重大,因而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那是你對自己的評判,而其他人也會用你的這個標準來衡量你,即使你受過相關的教育,並且曆經磨煉,能夠承擔這項工作,別人也不會讓你為他們處理重要的工作。

我們並不是說,你認為自己聰明,別人也會同樣認為你聰明。如果你認為自己聰明,那是因為你還不夠智慧,沒有意識到最睿智的人懂得的或希望懂得的何其之多,你也沒有意識到其他人隻會根據你實際是什麼樣的人來衡量你,如你有什麼想法等,而不是根據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或你對自己的所思所想持有什麼樣的想法。

你的心態往往會成為你精神狀態的絕佳向導。如果你預期自己會失敗,那麼你很可能就會缺乏勇氣,缺乏自我鼓勵,缺乏樂觀、快樂和充滿愛的期望,而這些對成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人擁有驚人的能量和決心,不管有多少困難,他們都能一一戰勝並取得成功。不過,更好且更容易的方法就是增強你的思想,這樣它就會期待輕鬆、平和、幸福、健康、財富,並由此把它們吸引到你身邊。因為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會半途而廢,無功而返。不管怎麼說,生活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且不時地還會有暴風雨,即使對那些業已成功的人來說,也有可能會預期自己會失敗。這種心態會導致各種障礙,而在與這些障礙鬥爭的過程中,即使他們擁有的力量沒有被消耗掉,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會比本應取得的成就小得多。

如果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或者對這個世界來說毫無價值,那麼,其他人也會這樣看待你,然而,事實是你擁有一些才華,還有一些用處,還有那麼一隅之地可以盛得下獨一無二的你,而且沒有人能取代你,除非你占據那個職位,否則絕不會出現能占據那個職位的人。就像其他人在他的職位上為人所需、不可取代一樣,你在你的職位上也同樣為人所需、不可取代。要尊重自己,把自己視作一股力量,視作至高無上的上帝為了實現迄今為止尚未出現的偉大目標而動用的力量。

你注意到了嗎?當你生氣、沮喪或悶悶不樂時,其他人會本能地對你唯恐避之而不及。你還會看到其他一些悶悶不樂的男人或女人,與他們接觸來往,往往會非常容易完全無視那些性情溫和、開懷大笑的人。這個現象要歸因於精神的吸引力。處於類似狀態中的人會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

如果你想結交合適的朋友來幫助你的事業(要知道沒有他們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事業),那麼你就要學著堅強和自立地思考問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你的身邊。

如果你隻是想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那就注意觀察你接觸到的那些陌生人有什麼表現。當見到你的時候,他們是麵帶微笑,還是微皺眉頭甚至眉宇緊鎖?他們很高興見到你,還是急著要走開?他們幾乎沒有注意到你,還是看起來非常欣賞你的優點?如果他們的表現是第一種,那就說明你擁有令人愉快、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性情。如果他們的表現是第二種,那就說明你的性情與上麵的正好相反,需要表現得更加親善友好,你的心靈需要更多的陽光。如果他們的表現是第三種,那就說明你需要積聚更多的力量、能力和優點。如果他們的表現是最後一種,那就說明你和他們一樣強大,甚至比他們更強大,而你擁有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則可以通過他們的人格力量來判定。

如下內容就是對吸引力法則的闡述:

思想會吸引處於相似狀態之中的人和事(即物以類分,人以思聚)。

陰鬱憂愁帶來意誌消沉。仇恨憎惡則傷身致病。

害怕貧窮和懶散怠惰會導致窮困潦倒。

希望帶來幸福和開朗。勇氣、決心和精力帶來成功。

老是想著某種思想品質,你就會逐漸具備這種品質,不管該品質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吸收任何一種積極的品質,比如勇氣、決心和誌向,都可以消除與之相對的消極的因素,比如,恐懼擔憂、優柔寡斷和陰鬱沮喪。

這並不是什麼理論學說,而是一個法則,一個為猶太人曆史上的約瑟(Joseph)、摩西(Moses)和基督所深諳的法則。作為猶太人曆史的一部分,《聖經》也對精神的力量作出了正確的解釋。

這些品質會增強你的精神,並讓你達到一定的境界,這樣你就會將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吸引到你身邊。自然法則在運行過程中從不會出錯。不論男人、女人,還是孩子,都會得到他們應得的結果,那都是他們吸引到自己身邊來的。你目前的生活境況,是你過去的想法產生的結果,而你未來的生活境況,則是你現在的想法產生的結果。

也許你會說:“我不相信人可以憑借思想的力量獲得財富。”什麼會帶來財富呢?你說是機遇嗎?不要相信!我告訴你,機遇是人創造的。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失去財富,而與此同時,每天也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聚集財富。一切都在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