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心中懷有仇恨的人身體總是處於緊張的扭曲狀態,肌肉無法放鬆,他們的精神是幹枯的,他們的身體是萎縮的,且功能紊亂,整個身體不是這兒疼就是那裏痛。對這一點我要解釋的是:怨恨、嫉妒、消沉和失望會誘使大腦產生緊張、不和諧的畫麵,並在體內產生相應的效應。

我們還看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成功的人喜歡連成群結成隊,而不成功的人也做同樣的事情,隻不過他們紮在不同的人堆裏。

那些賭咒發誓時聲音最洪亮的人,往往是在危難時刻跑得最快的人;造就一個人成功的事情,對另一個人來說或許是失敗和恥辱;一個人可能會淪為某種境況的受害者,而他的兄弟卻對周遭的事物和議論一笑而過,然後“繼續航行”;有的人大談特談要做這樣那樣的大事,而有的人隻是默默地付諸行動,什麼也不說;喋喋不休的人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即使他們想停也停不下來;而沉穩靜默的人實際上比那些空談家更能說,而且能講述得趣味橫生;任何行業都隻是適合該行業的人積累財富的介質。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相信,一個人不管身材是高是矮,不管他擁有的學問是多是少,都與他能否取得成就和實現目標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的是,他的精神狀態,連同他對成功的渴望和期待,似乎都會讓他對所有的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

我們的朋友羅馬名將卡西烏斯(Cassius)曾經說過:“要是我們受製於人,親愛的勃魯托斯,那錯並不在於我們的命運,而在於我們自己(The fault,dearBrutus,is not in our stars,but in ourselves,that weare underlings)。”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應將這錯誤歸於何方呢?為了判定他所說的是否正確,我隨後對人類思想的心理構成進行了大量研究。

對心理語言和自我暗示的作用進行的研究清楚地表該句是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著作《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第一幕第二場中的台詞。《愷撒大帝》是莎士比亞以羅馬故事為題材的一部作品,描寫了品格高貴但不切實際的勃魯托斯因執著於共和主義理想,受人利用,參與了殺害愷撒的陰謀,造成國家與個人的悲劇。

明,一個人對自己做事能力的信心是可以培養形成的,而且這種信心會讓他有可能做成這件事情。我逐漸認識到一個事實:思想是一種文本元素,而對自我的研究證明,“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這句箴言是我們人類獲贈的最深刻、最寶貴的忠告。它信奉一種理念,即我們的性格和自我都是可以被強化的,而且能夠變得崇高;這種力量能和其他力量累加起來。

當我們的思想遠離猜忌、嫉妒、懷疑、惡意、憤怒和恐懼時,就會帶來各個方麵的成功;對自我的這番探討或者說反思,將每個人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或者所堅持的正義、魄力、自信、決心等展現得一覽無餘。

東印度的哲學講授想象力的價值和作用時說,一個人想著自己是什麼樣子,他就會長得像什麼樣子,照字麵意思來說,一個人就是他所想,或者說就是他想象自己會成為的樣子。這些觀察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環境會引發大腦的關注,從而形成意識畫麵或心理意象,並會產生持續性的影響,有些人會因為這種影響受到境況的控製,然而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相傳是刻在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據說出自蘇格拉底。傳統上對這句話的闡釋是勸人要有自知,明白人隻是人,並非諸神。

還有一些人,則很少關注周圍的環境,並更多地專注於自己的某個誌向,最後他們反倒能超然於這些境況之上,並能掌控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