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巧合妙用法
有句話叫做“無巧不成書”,說的是藝術創作離不開巧合之法。我們也可以說無巧不成幽默,巧合最能產生戲劇性的結果,它之所以能引人發笑,是因為其往往造成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喜劇情景。
“意料之外”能造成情節的驚險,引起讀者的驚奇,但是,這又不是故作驚人之筆,以致使讀者認識上出現“脫軌”,達不到預期的幽默效果。為此,就需要使幽默的情節從“意料之外”轉化為“情理之中”,所謂“情理”,就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如果幽默的奇特性是建立在這種一般規律之上的,也就是說,幽默製造者是以新、獨創的藝術構思來揭示事物的普遍規律,那麼,幽默的矛盾衝突就可以做到奇而不假。所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關係,就是幽默的奇巧構思和事物的一般規律的統一,矛盾衝突的新奇性、獨創性和情理的客觀性的統一。隻有將這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使觀賞者笑得酣暢。
一天,一個家住農村的也門人收到他的哥哥從美國寄來的信,信中告訴他美國掙錢多,要他到美國來。
這個也門人便賣了自己的土地,來到美國見他的哥哥,第一次見麵時,他問哥哥:“我不會說英語,如果有人和我講話,我該怎麼辦呢?”哥哥對他說:“你回答Yes就行了。”他隨後便上街遊覽,進了一家俱樂部,這時一個練習拳擊的人,走過來用英語對他說:“你要和我較量一下嗎?”他答道:“Yes。”於是拳擊者狠狠打了他一頓。
次日,哥哥對他說:“如果再有人和你說話,你就對他說No”。他又到了拳擊者那裏,拳擊者見了他就問:“你昨天打夠了嗎?”他答道:“No”。於是,拳擊者又打了他一頓。
從此以後,這個也門人再也不願留在美國了,不久便回到了也門的家中。回家後對他妻子說:“我在那裏挨了打,因為我說了Yes和No。”
一個也門人不遠萬裏來到美國,竟受到如此待遇,著實夠慘的。這個故事完全構建在巧合的因素之上。“Yes。”(是的)這個詞不是萬能的,哥哥卻把它作為萬能用語教給弟弟,讓他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說“Yes”,當然,這樣也不一定出什麼亂子。事情之巧合在於,根本不能用“Yes”來回答的問話,也門人偏偏使用了“Yes”,於是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哥哥知道事情原委後,又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於是悲劇便不可避免地重演。
8打諢逗趣法
幽默是可以區分的,有些是文雅的,有些是暗含用意的;有些高尚,有些低級。低級的幽默形同譏笑,往往一句普通的譏諷話會使人當場丟臉,反目不悅,所以幽默應該高尚、文雅。近幾年來,隨著調侃文化的複興,打諢、逗趣突然走俏。打諢、逗趣本來是民間的東西,翻開中國曆代的笑話著作,不乏此類作品。在當代一些民間藝術中,也常常運用這種方法。這些作品雖無過多的哲學意味,但是讀來總給人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
當然,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一味說俏皮話,無限製地耍嘴皮,其結果反而不幽默。
打諢、逗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藝術創造手段,這從中外的作品都可以找到例證。
有個人去算命,算命先生寫了一張字條給他,然後跟他說:“你的命是大富大貴沒有大災難要小心!……那個人聽完就很高興地離開了……
沒隔幾天,他在路上被車子撞斷條腿,好了之後,他就很生氣地去找算命先生理論:
“你前幾天不是告訴我,我是大富大貴,沒有大災難旺命嗎?怎麼我被車子撞斷條腿!”
結果,那個算命先生拿起張字條,然後慢條斯理地跟他說:“先生,你大概沒有注意看,其實我的意思是……你的命是‘大富大貴沒有,大災難要小心!’”
9拆字變換法
通過拆詞來推衍曲解,是漢字的獨特魅力,所謂拆詞法,就是把原來的一個詞,拆成與其在形、音、義上有一定聯係的幾個詞,進行推衍曲解,變換詞義,造成幽默情趣。把某個詞增加或減少某個部分,做出別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