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不同於寫實小說、紀實報告,越虛構幽默感就越強,幽默就應該讓人從現實中“超脫”出來。下麵這則故事,大概更有些趣味:

地理課上,老師提問:“我國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山?”

小明不假思索地說:“二郎山。”

老師說:“我在課堂上講了我國的珠穆朗瑪峰高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你沒有聽見嗎?”

小明回答:“聽是聽到了,可前兩天學了一首歌,有這麼一句歌詞:‘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我一算,一萬丈要有三萬多米,那可比珠穆朗瑪峰高多了。”

這則故事之所以幽默感強一些,是因為它虛構的成分較多。讀到它,不會讓人想到某個不愉快的背景,即使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不好,上課答不上問題、常挨老師批評的學生,看了也會開心地微笑,幽默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天真性”,即邏輯的幼稚。小明把二郎山高萬丈這種使用了誇張的歌詞,“天真”地認為是寫實,一折算,二郎山比老師講的世界最高峰還高,根據這個“統計資料”,二郎山顯然要雄踞眾山之冠了。思維邏輯的幼稚,顯示了推理的可笑。

不懂裝懂雖然不是“經典”的幽默理論,而且不懂裝懂也是科學研究的大忌,但是在運用幽默方麵,不懂裝懂往往會製造出較強的喜劇效果。

督學到校巡視,與學生交談間隨口問道:“你知道阿房宮是誰燒的嗎?”學生一臉惶恐,連聲說:“不是我燒的,不是我燒的!”

督學啼笑皆非,向校長指責:“貴校的學生國文程度低落,居然說阿房宮不是他燒的。”

校長平靜地說:“本校學生一向誠實,既然他說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

盛怒之下,督學寫了一封裏文給教育局局長,稟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長函說:“燒掉就算了,再撥經費重建阿房宮。”

在這則故事中,不懂裝懂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校長,另一個是教育局局長,兩者互相襯托,相映成“趣”。當然,任何幽默都不僅僅為了笑和帶給人輕鬆,它不是思想的消失和節製;讀了這則故事,我們難道不是感到了對某些呆板的學者的諷刺嗎?這則幽默具有喜劇性,不學無術是醜,卻要裝懂,力求耀美,以致更強烈地暴露了醜。由於幽默自身的藝術規律,它對於“醜”的鞭撻或許並不犀利,但決不中庸乏力。

6顛倒順序法

“邏輯”有悖於常規,於是產生出歪理,幽默的素材便在“歪理”中滋長出來。有一個相聲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甲乙兩人相逢,一見如故,握手言歡,問寒問暖。待兩個很是親熱了一番之後,突然發覺對方竟是陌生人,於是兩人異口同聲地問道:“請問尊姓大名?”

作為相聲裏的材料,這個故事是富有幽默感的。那麼它的幽默感是怎樣造成的呢?它顯然是將事物正常的先後順序調了位,違反了常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先互相認識再彼此親熱的,而故事中的甲和乙都還沒弄清對方的尊姓大名就忙於問安、言歡,這就顛倒了人們相識的一般規律,與人們的正常邏輯不諧調,於是幽默感便應運而生。

夢是不能續做的,但在幽默中卻可以:

有個人做了個夢,夢見朋友請他去喝酒看戲。大家剛入席,酒也斟滿了,菜也端上來了,戲也開場了,可是他卻被老婆驚醒了。於是,他把老婆好一頓臭罵。

老婆說:“別罵了,你還是趕早快睡吧!可能現在戲才演到一半哩!”

這人大概是個戲迷,他貪戀著那場睡夢中的好戲;他也可能是個饞鬼,舍不得夢中的一桌酒席。可是好夢未圓,就被老婆打破了,他怎能不惱?這人也夠癡的,夢境豈能當真?即使夢接著做下去,他欣賞的也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品嚐的也不過是不能充饑的畫餅。但故事發展到此還沒有多少幽默味,一般的譏刺癡人,則是道德的淪喪。他老婆的答話,為這則故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她以夢為真,讓丈夫接著做夢,到夢中去找回剛才失去的快樂,顯得十分荒誕,幽默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