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理於事、寓情於事。孫中山曾在一次演講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某日,南洋一個財產超過千萬元的華僑富翁,到好友處作客,晚間因未帶夜間通告證和夜燈,無法返回。因為當時法令規定:華人夜出如無通告證和夜燈,為荷蘭巡捕查獲,輕則罰款,重則坐牢。出於無奈,他隻得花錢請個日本妓女伴自己回家。孫中山講述這一振聾發聵的故事後,說:“日本妓女很窮,但她的祖國強,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動也就自由。我這個中國人很富有,但我的祖國不強,所以地位不如日本的一個娼妓。如果國家滅亡了,我們到處要受氣,子子孫孫都要受氣啊。”這一事例,有很大的穿透力,激起了聽眾的愛國熱情。
巧用比喻,繪聲繪色。魯迅在演講中,將新思潮和舊思想喻為“新馬褂”和“舊馬褂”,用“綠豆芽”比喻不值根於民眾土壤裏的“天才”,將事物描摹得繪形、傳神、致理,可謂活靈活現。被譽為“中國第一大演說家”的馬相伯的講演中,形象化的比喻俯拾皆是。在日寇侵犯中國時,他在第三次國難學說中說:“諸位,醒一醒,枕頭旁邊放了火藥,我們能睡麼?房子裏有了竊賊,我們能睡麼?”將日本鬼子喻作枕邊的火藥、室內的竊賊,生動地展示了形勢之危,蘊含著抗日救國的緊迫感。
七、前人經驗時常借鑒
巧辯的故事
(1)晏子使楚
晏子,名嬰,春秋時代齊國人,曾任齊國的國相。他聰明機敏,能言善辯。
一次,齊王派他出使楚國。楚國人看他個子矮小,便關閉宮中大門,留出旁邊的小門讓他進去,以此來羞辱他。
晏子一看就明白了。他對楚國人說:“這是狗門。如果到狗國去,自然就該走狗門。我現在是到楚國來,不該從狗門走吧?”
楚國人無奈,隻好打開大門讓晏子堂堂皇皇地進去了。
(2)淳於髡請罪
齊王滿腔熱情地讓淳於髡到楚國去獻一隻鵠。沒走多遠,不小心讓鵠飛走了。
淳於髡還是去了楚國,對楚王說:“齊王滿腔熱情地讓我來獻鵠,到了河邊,我看這鵠很渴,便放它出來飲水,沒想到它竟然飛走了。為此我很難過,我想自殺,又怕世人議論齊王,說齊國為一隻鳥而使一個臣子死了!我想另買一隻鵠來,又覺得那是騙人的事,不能幹;我想幹脆逃到別的國家去,可那樣齊楚兩國就沒有使者聯絡了,弄不好還要產生誤會。思來想去,還是空著手來了,向大王請罪。”
楚王聽了,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誇他好。
(3)優旃請命漆城
秦二世時,優旃還在宮中。有天,秦二世忽然心血來潮,要把城牆都塗上漆。
這可是件勞民傷財的事,可誰都不敢勸阻。優旃去見二世,說:“漆城是個好主意。漆城以後,表麵平平滑滑,有敵人來攻城,爬不上來;就是有人想靠在城牆上,因為塗上漆,誰也不敢往上靠了。”
二世一聽,這話貌似有理,實則反對,就笑著一揮手:“算了,不漆了!”
(4)喝長生酒
君山廟的和尚,把製作的長生酒獻給武帝。東方朔先接了過來,對武帝說:“這種酒我見過,請陛下允許我先嚐一嚐,看它是真是假。”
漢武帝點點頭,讚揚他代君嚐酒的忠心舉動。誰知東方朔一仰脖子把酒喝得精光。武帝大怒,要處死他。
東方朔說:“陛下息怒!假如陛下能殺死我,就說明這酒是假的,不能使人長生;假若酒是真的,陛下也殺不死我!”
漢武帝果然息怒了。
(5)穿舊衣
東晉大將桓衝不愛穿新衣服。
一天,洗完了澡,妻子給他送上新衣服。桓衝剛要發脾氣,妻子說:“你想想,不穿新衣服哪來的舊衣服?”
桓衝聽了覺得有道理,隻好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