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贏得時間,就獲得了一切(1)(2 / 3)

【學海泛舟】

李大釗曾撰文說,中國人都是時間浪費者,都是生命犧牲者。若叫中國人犧牲他的生命,他是萬萬不肯的。可是他天天都在犧牲,終身都在犧牲,卻一點也不愛惜。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了時間就是犧牲了生命。

他自己在求學的時代就很好地實踐著“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但他的時間觀是尊重人的生理規律的、人性化的時間觀。他看重“今日”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認為“今”是最容易喪失,因此也更為寶貴的東西。他充分利用今日的策略就是“學要學得踏實,玩要玩得痛快”,這種時間觀念成就了他後來的事業。

有一天,正逢他們家的趕集日,爺爺要趕集去。爺爺出門前,總要給他留一些功課和幾個生字,讓他待在家裏好好做功課,等爺爺回來的時候,必定要考一考他。要是沒把爺爺布置的任務很好地完成,就一定要受到處罰。這天,爺爺臨邁出屋門坎時,還叮嚀他的外甥女兒(李大釗的表姑)說:“你得好好地照看他點兒,別讓他老玩,浪費時間呀!”

外甥女兒連忙說:“你放心吧。我會看著他做功課的。”

爺爺這才放心走了。

爺爺走出家門以後,李大釗就認真地學習爺爺留下的生字和課文,直到爛熟於心。於是他暗自嘀咕,今天的功課都很熟練地完成了,沒有了新鮮的功課,呆在屋子裏也難以集中精力,倒不如出去活動活動筋骨,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學得痛快,玩得踏實”才是對今日時間的充分利用啊。

於是,他跑去表姑合計。笑著對表姑說:“表姑,你過來,我問你一個字!你看看,這個字兒到底念啥呀?”

表姑瞅著那個字笑了笑,說:“你要是問我這個鞋底子咋納,那件衣服咋縫,我都能說得上來。你要是問我這個字兒念啥,它認得我,我可不認得它。”

李大釗笑了笑說:“我爺爺不是叫你照看我點嗎。連這個字你都不認得,還咋照看我呢?”這句話倒把表姑給惹笑了。

她低頭暗想:“連小貓小狗,在家裏待夠了,也得到外麵撒個歡兒呢,要是成天把孩子圈在屋裏死讀書,還不把他圈病了嗎?”接著很和悅地對李大釗說:“你爺爺給你留下的功課都學會了嗎?”

“都學會!”

“你念給我聽聽,我雖然不識字,也會聽呀,要是念得很熟,我就放你到外麵去。”李大釗一字不落地把爺爺留下的功課念了一遍。表姑滿意地說:“很好,玩去吧!要早點回來。不過,隻許做有益的活動,不得參與賭博。”

他答應了一聲“是”,就到後院裏散步,參與同伴們的小遊戲,不亦樂乎。等爺爺趕集回來以後,問起他給孫子留下的功課,孫子都能對答如流,清清楚楚地說出來。

李大釗說:這一天,他過得最好了,玩也玩得很痛快,留下的功課也都學會了。以後,他教育自己的子女時,也很重視這個規律。在他的觀念中,爭分奪秒並不是須臾不離開硬板凳,不是寒窗苦讀,而是要尊重一個人身心上興奮與抑製的規律,長時間處於學習興奮狀態是不可能的,於是需要出去活動,以延續學習上的興奮狀態。倘若在大腦已經停止思維的時候,還強製自己扒在書桌上學習,那就是慢性地浪費時間,因為當你的大腦處於抑製狀態時,學習任何知識都是無效的,還不如換一種方式,調整好了狀態,再投入學習中。

【智慧心語】

麵對時間,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明日複明日”。一首《明日歌》道破了萬千人們的心聲: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與之相對照的是《今日詩》: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沃爾瑪的企業文化中有一條重要的“日落原則”,指的是今日的工作必須在今日日落之前完成,對於顧客的服務要求要在當天予以滿足,做到日清日結,決不延遲。這起源於公司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名言:“如果你今天能夠完成的工作為什麼要把它拖到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