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利沃夫戰役中受了重傷。傷愈後,他在基輔鐵路工地工作。在此期間,他得了傷寒。此外,他還感染了骨結核,病情迅速惡化。1927年初,22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癱瘓,臥病在床。他的雙目開始失明。
正是在這一人生的艱難時刻,他決意通過文學作品,來展現自己所處時代的麵貌和個人的生活體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一本自傳體小說,從中可以讀到有關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實片段。
但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就算寫十部小說,也表達不完全他的全部理想。他說,他每時每刻都在向往,從早到晚,甚至夜裏也不間斷……理想對他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但是,他的理想總是充滿著生活和泥土氣息,他從來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曾是一個年輕健康、五官端正的小夥子。但是,命運捉弄了這位滿懷赤誠夢想的青年,對他來說,活著的每一天都意味著要和巨大的苦痛作鬥爭。數十年如一日,他都掙紮在身體的痛楚與精神的追求上。但人們看到的都是帶著微笑的奧斯特洛夫斯基。他說,那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飽含著幸福和歡樂的微笑。盡管他要忍受自己病軀的種種苦痛,但他的每一天,都獻給了有意義的事業,有多少力,他就做了多少奉獻。因為他相信,在所有人中,隻有懶漢才是無所作為的,無所作為的結果隻能是一無所獲。
當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時,他所想到的仍舊是要使活著的每一天有意義,要為理想而付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因此,趁他還能感到生命之火在心頭燃燒,大腦神經還能閃光跳動時,他都要抓緊每分每秒為他的理想添磚加瓦。他告訴我們,請不要以為他是一個不幸的人,一個憂傷的青年。從來都不可能是這樣的!他為理想而奮鬥的熱忱戰勝了他生命曆程中的一切悲劇和不幸,他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
【智慧心語】
對於人生,每個人都會有遠大的理想,從幼年開始,我們對自己的未來就有許多美好的設想和期望,如果這些期望都能夠實現,那麼每個人都會有更輝煌的人生,但遺憾的是,許多人常常隻是想到而沒有做到。很多情況下,並不是他們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能力和條件,而是缺乏足夠的決心將之付諸於行動,或者不能堅持到底。一件事情如果隻讓它存在於頭腦中而不去實施,或是虎頭蛇尾,那麼它永遠也不會成為現實。
為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不可能是平坦的,要知道,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經曆過火的陶冶、血的洗禮。如果我們隻有遠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信念從事“韌”的戰鬥,當歲月匆匆流逝,我們就會發現,理想仍然是理想,它還是天幕遠景上的海市蜃樓,而我們始終一無所獲。
史聖司馬遷正要全身心地撰寫被後人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的《史記》之時,卻因李陵事件而受到宮刑。宮刑它是中國五大酷刑之一,也是最殘酷的刑罰之一。它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接受了最殘酷的宮刑。盡管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是這個未遂的理想,支撐著他忍受極端的身心折磨,忍辱負重地活下來,直到完成理想。
除了堅持理想的決心,要將理想付諸行動的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分解實現理想的一個個小目標。理想看上去總是宏偉的、過於遙遠的,往往使人望而生畏,挫傷行動的勇氣。分解目標則能很好地強化我們的行動力。正如日本馬拉鬆冠軍山田本一所說的,他取勝的秘訣就是將漫長的馬拉鬆全程分解為一段接一段的短距離賽跑,然後向一個個短程目標衝刺,不知不覺間就輕鬆跑完了全程。
將宏大的理想分割成為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它就不再那麼使人望而生畏了。一個人隻要每天都能夠做好當天應該做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你會驚奇地發現,你不知不覺間完成了自己本來以為做不到的事。
因此,人生理想並不是像我們想象中那樣虛幻,關鍵是我們對理想的實現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同時,掌握有效的行動辦法,人生就會不斷地向理想邁進。要知道,“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點進步,持之以恒,你的一生就能擁有令人驚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