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她與那個時期的許多文學作家一樣,曆史的車輪碾過了她單薄瘦小的身軀,在她的生命裏留下了傷痕。但是,憑著她堅強的信念、智慧的大腦,她始終特立獨行地過著充實自足的生活。她不是她筆下的莎菲,她從不悲戚,從不空虛;她知道她的出路在何方。她有一支筆。像那個時代的大部分作家一樣,她熱愛她的這支筆,這支筆就是她在那個白色恐怖的日子裏的魔杖,她用它來揭露那些道貌岸然、自欺欺人的偽君子們;她用它來讚美陽光和陽光下窮苦人們的生活。她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從黑暗中探出頭來,走進陽光中,感受到溫暖。
然而,有二十餘年之久,一頂“大右派”的帽子可笑的扣在她的頭上,就像一塊磐石一樣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這樣的“帽子”壓垮了無數知識分子,卻終究沒能壓垮丁玲這個倔強的女性。因為她被剝奪了寫作的權利。她隻能閉著眼睛在頭腦中進行“寫作”。她在大冬天裹著單薄的棉衣,穿梭在這冷寂裏,做著自己喜愛的又給自己帶來無邊苦痛的文學創作的夢。她堅信這是曆史長河中一個小小的插曲;她堅信這黑暗和長夜是暫時的;堅信這磨難會很快的過去。她說:“人,隻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
瞿秋白是這麼評價他的這位女性朋友的:“丁玲是母親獻給這個時代的血與火的女兒。”因為她不屈服於命運、不放棄信念與追求,永遠地傲立在烈火之上!
【智慧心語】
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憧憬,都有自己奮鬥目標,即我們常說的理想。理想,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瑰麗多彩的、閃耀青春活力的字眼。然而,生活不是由我們心中的理想來編排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將會如何麵對呢?有著理想信念的人,必不會過於憂傷,也不會過於悲憤,因為理想就如心中的太陽,它告訴我們,懊惱的日子終究要過去,歡樂的時刻終會來臨。
珍視音樂勝似生命的貝多芬卻發覺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當時,他是多麼地絕望啊,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試想,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的樂曲、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不過,絕望是短暫的,為希望而奮鬥的熱情才是持久的。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強有力地從內心發出一種聲音:“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他領悟到,音樂不僅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於是,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就顯得並不那麼艱難了。
理想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生。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理想的禮物,並不是妥善地安排好孩子的歸宿,讓他們有得天獨厚的環境來施展抱負。這在一定程度上並無意義,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不過,培育他們自主選擇的能力和堅持自己的人生追求的決心與意誌,才是無堅不摧之真諦。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塞涅卡
【學海泛舟】
塞涅卡是一位具有某些實用傾向的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他一生漫遊各地,勤於思考,經過幾度仕途上的大起大落,因此見多識廣,深通世事,能於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深邃的思想。他興趣廣泛,才能突出,並且著作頗豐,計有11部戲劇、14部問答體作品、一部書信集以及一些討論自然科學的著作。
他的所有文章,都有同樣一種語調,即常常是頗具說服力的乞求,而不是技藝性哲學的闡釋。他常常試圖給他的讀者以建議,而不是啟發式的哲學智慧。據說,波衣修斯在獄中就是通過閱讀塞涅卡而得到慰藉。塞涅卡寫給他那悲痛的母親的一段話,很好地表明了他的說教風格:“你從未因虛偽而損毀自己,你從未穿著多餘的衣服。你唯一的裝飾,是歲月也不能使之失去光澤的美,那就是你的謙遜這一榮光。因此,在你的美德已超越了它時,不要在用你的性別來為你的悲痛辯白。遠離女人的眼淚吧,那樣你也就遠離了她們的缺陷。”
塞涅卡的書信充滿了機敏與智慧,總有讓人折服的妙語箴言。盡管他的這些書信寫於1900多年前,但對於今天人們應該怎樣生活、如何生活仍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