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教育沒有情愛,就如無水之池(1)(1 / 2)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來走路——蘇霍姆林斯基

【學海泛舟】

蘇霍姆林斯基,數十年如一日在教育一線奮戰的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把全部心血傾注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上。“我的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熱愛孩子。”他的這種情感給予了所有的孩子,因為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希望,隻要教師們不讓學生感到他們是無用的,假以時日,這些孩子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在他《給教師的建議》中,有這樣一條:我建議你,年輕的朋友,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藥摧殘致死的。所謂要關心兒童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的完滿的精神生活,這首先是意味著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兒童信任你,因為你是教師、導師和人性的榜樣。你必須嚴格地、堅持的關心兒童,毫不妥協地反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中那種對兒童漠不關心、冷酷無情的現象。

他認為:“每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複,各有特色。”為了這樣的教育事業,他畢其一生致力於培養個性全麵和諧發展的人。他的學生不為分數而奮鬥,隻因好奇而求知,因求知而快樂。如果說,當今時代這還隻是一個理想,那麼蘇霍姆林斯基早在二十世紀初中期就已將理想變為現實。

他堅持用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和學校管理。在他領導的學校,他製定了既嚴格又人性化的紀律:孩子每天按自己的願望隨意使用5~7個小時的空餘時間,不允許低年級學生一天在室內進行3小時以上的腦力勞動,不允許12~15歲的少年每天(除在校上五六個小時課以外)花四五個小時做家庭作業。他認為,過重的作業負擔“會催殘少年,使他的健康終生遭受不良影響,會損壞他的美,使脊柱彎曲、胸廓狹窄、眼睛近視。”

此外,他還重視情感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他的教育中,對人的同情心,與對祖國的熱愛、對邪惡勢力的仇恨,是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而且他特別重視兒童期的情感教育與道德教育,因為“在這個年齡,他們對人的苦難、不幸、煩惱和孤單特別敏感。”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學指導教育、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至今仍無愧於教育思想中的瑰寶。而一切的教育思想,無非都是要達成一個最質樸的目的——“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來走路”——何其單純,卻又何其艱難的教育理想啊!

幸福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為自己的存在感到驕傲;不幸的孩子雖說各有各的不幸,但深究根源,卻都是由於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無望、沒有信心。而這種自尊感與驕傲感,恰恰掌握在教師和家長的育人理念中。如果我們從孩子進學校的第一天起,懂得發現並不斷鞏固和發展他們身上所有好的品質與能力,就足以嗬護、保持他們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作為“教育思想的泰鬥”,並不在於他有多麼巧妙的育人招數,而僅僅在於他一切教育行為的出發點都是要愛護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希望。

【智慧心語】

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育的熱誠打動了世界上無數的人,他博愛寬廣的胸襟成就了帕夫雷什中學的神奇,那裏的孩子們各有所長、各得其樂,因為蘇霍姆林斯基將教師的使命界定為:“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一條生活道路,不僅有一塊夠吃的麵包,而且能獲得生活的歡樂,有自尊感。”一位老師的崇高不在於他懂得愛學生,而在於他用行動表達著對每一個學生的關切與熱愛,尤其是對那些有缺陷或表現很差的學生。

他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一位教育學家的信念將是莘莘學子們最閃爍的希望。他說:“醫生總是專注於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教師的事業也應如此。麵對學習困難或表現不好的學生,首先應當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發展的規律,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自尊與偏好的教育措施。”任何一位有人道主義精神的醫生都不會對病人說:“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未來毫無希望。”教育的事業也崇尚人道精神。但在教師行業中總有一些教師每天都讓兒童感覺到,甚至直接告知兒童,他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這是無法容忍的。教育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於,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夠格的、有希望的人,要使他體驗到一種生活的樂趣、求知的樂趣和創造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