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七成富豪都曾是窮小子——身處困境更要擁有的樂觀思維(3)(3 / 3)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挨著人,肩並著肩,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訪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他出訪無能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隻好出使楚國了。”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說服一個人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鬼穀子》這本書中所闡述的說服的基本原則就是陰陽轉化。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有陰陽兩麵並且可以相互轉化。這就為我們能動地改變這個世界提供了哲學基礎。那麼說服的總規則不外是陰陽的靈活應用。

對於鬼穀子來講,要想說服人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知己知彼原則。也就是說一定要對說服對象有所了解。才可能說服對方。其實鬼穀子的所有的工作就是為了這個。

要善於傾聽。鬼穀子認為以靜製動是最好的方法。在溝通的初期階段我們最好善於聽,讓對方有所表達。即使對方無話可說我們可以借助發問或者是抓住其語言的矛盾處來進行互動。進而達到先知的目的。在說話過程中我們要適當地使用一點技巧。比如釣語比如欲取先予等,也就是空往而實來。達到說服的目的,也就是所謂的詭道。

要善於讚美,並且你要善於抓住對方的思維變化,而你的立場一定始終堅定。我們常常看到說服別人的人反而被說服的例子。就是對於自己的立場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堅定。這怎麼可能說服對方呢?另外也要把握對方的說話節奏以及情緒變化,進而被我們利用。

揣摩對方。這裏麵包括權量,所謂權量就是對說服對象的硬環境做個衡量,即盤點它的資源。這樣我們可以認識到他的真實處境。然後由外而內對其真實想法進行揣摩。比如他的興趣點在哪裏,他到底是不是真感興趣,能否為我們所利用等。在揣摩的過程中有兩個原則:一是細密二是有耐心。

我們在求人辦事時,實際的利益比空口說教更有力量。在這個時候,不要有意無意地提醒對方你曾經給予過他的幫助和恩惠,要謙虛,要講求利益關係。清楚具體地指出你的請求和合作對他有利的地方,對方就會更加樂意幫助你。

在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靠他人的幫助才能取得成功,在遇到急事、難事而又不得不辦時,人們就像是一個不會遊泳的人掉在深水中一樣,哪怕是一根不足以救命的稻草,也會滿懷希望地一把抓住。正是“有人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這樣的潛意識作怪,關係成為人生的一個重要內容。有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把很多時間都用在了社會關係的經營上,他們成天忙於各種應酬,忙於“勾兌”各種關係。聰明的富人都是善於協調各種關係的人,常常被人譽為“會來事”,反之,平庸的窮人往往被貶為“榆木疙瘩”。

在請求別人幫助之前,你一定要搞清楚別人為什麼要幫助你?你憑什麼能叫別人來幫助你?幫助你的人到底真正幫助你的目的是什麼?畢竟有一部分的人都是為利益生存。如果以上兩種方法都難以打動別人來幫助你,還可以利用這樣一種方法:直接先讓對方知道在幫助你之後可以獲得什麼樣的利益,來利誘別人使自己渡過難關。如果他趁機殺價,想獲得更多和他的幫助不成正比的利益。那麼你就以退為進,反其道而行,讓對方感覺到你沒有他的幫助照樣可以有其他的出路。讓對方擁有合理的利益同時,獲取幫助。

同時,求人辦事,就要給他人一些好處,要不然心裏過意不去,或者覺得有了這層“贈予”關係,不僅可以獲得“份外”的利益和好處,日後辦事也不會有什麼麻煩了!而送禮正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大多數中國人都經曆過送禮的事,自然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社交方式”,送禮品、紅包給人家早就成為情理之中的必然之事、理所應當之事了。

所以你會發現,聰明的富人都是會搞關係的人,到處都有朋友幫忙,有什麼事情自然會有人出麵幫他“擺平”,當然愁悶的事情就少。但是,對那些普通的、老實巴交的人來說,遇到事情就不知所措了,經常會因事情辦不了而心急火燎。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社會關係,隻是很多人不善於發現,不長於利用罷了。

(八)肯德基思維:要成功,永遠都不會太晚

有誌不在年高,成就自我並不是年輕的專利,富有的人從不會執著於對年齡的“成見”。有的人有滿胸的大誌,但卻囿於害怕已經失去了成功的時機,所以遲遲不肯行動。但其實,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誌向是所有人的權利,隻要你有大誌,就應該身體力行去行動,要成功,永遠不會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