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萬貫家產,始於點滴積累——勤勉工作要學會的做事思維(1)(1 / 3)

(一)帕瓦羅蒂思維:隻能坐一把椅子的哲學

財富是從何而來的?富人和窮人在財富積累上會有著怎樣不同的思維方式?富人知道財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而窮人則渴望一夜暴富(如買彩票);富人做事珍惜時間,總覺時間不夠用,他們要珍惜時間去創造財富,而窮人則總覺得時間富餘,無所事事,嘴裏喊著“無聊”過著頹廢的生活……沒有點滴的積累,水滴彙不成江海、塵埃積聚不出高山!不要小看了積累的魔力,當你在質疑積累能不能給你帶來財富時,富人已經在往存錢罐裏投放硬幣了。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與否,可能隻是一種選擇。我們雖沒有本能和天生的超能力去選擇現成的成功,但我們能選擇把我們導向成功或失敗的每一條路徑。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盧西亞諾·帕瓦羅蒂還是個孩子時,他的父親,一個麵包師,就開始教他唱歌。為了訓練他的嗓子,父親每天陪著他刻苦練習。後來,在帕瓦羅蒂的家鄉意大利的蒙得納市,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專業歌手發現了他的天賦,想要收他做自己的學生,但那時候,帕瓦羅蒂還在一所師範學院讀書。等到畢業的時候,帕瓦羅蒂征詢父親的意見:“爸爸,我應該怎麼辦?是當教師還是成為一個歌唱家呢?”當時帕瓦羅蒂的父親是這樣回答的:“親愛的盧西亞諾,我不能為你作出選擇。我隻想告訴你: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那唯一可能出現的後果就是你會掉到兩個椅子中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最終,帕瓦羅蒂選擇了歌唱。他忍住一次次失敗的痛苦,經過7年的學習和磨煉,終於等來了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後他又經過7年時間的鍛煉,才得以進入大都會歌劇院。後來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帕瓦羅蒂這樣說:“不論是砌磚工人,還是作家,不管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職業,都應該有一種獻身精神。堅持不懈就是關鍵。”

曾經有一位哲學家講過:“人生專攻某一方麵,然後做出成績,就算是成功。”這話十分富有道理。大千世界,事事可做,人生苦短,不可能樣樣皆精。故此,老子也講:“有所為,有所不為。”其意思再明白不過,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是要有所不為,集中精力專攻一點,才能夠做到有所作為——這就是生活給我們的哲學提示。成功的富人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索羅斯認為,一個人想要賺錢的話,就隻能做你感興趣的事才能成功。想發財,就不能考慮所做的事是為了什麼,而隻能死守底線,整天隻能想著賺錢這一件事。目標專一才能賺大錢。“隻選一把椅子”,實在難得,因而也是一種特別的境界,也可能是一種隻被富人所壟斷的思維。

1992年9月,索羅斯看到英鎊將要貶值,於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英鎊上。他集中了100億美元投資進去,結果賺了10億美元。事後,索羅斯說:“如果當時我心不在焉,或隻拿幾億美元去投資,結果就不會是10億美元的利潤,還有可能賠進去。但我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了英鎊貶值上,因為那是我看準了的。這就是目標專一的好處。”他還說:“當我看準一個目標,並相信這個目標能給我帶來巨大利潤時,我就不會再在其他目標上浪費時間,而把精力和資金都集中在這個大目標上。”

另一位世界級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有異曲同工之操盤傑作。他看好的可口可樂、吉利公司、華盛頓郵報,二三十年長盛不衰,他的專一投資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巴菲特成功的秘訣,就是長期持有優秀企業的股票。巴菲特說:“我最希望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是:永遠。”這句話雖然有情緒渲染的成分,但是卻充分表現了巴菲特在投資時的耐力和定力。

其實,“隻選一把椅子”並不代表我們懦弱,也並不代表我們逃避,而是免入歧途。人不是什麼都行,也不是什麼都不行,因人而異地調整自己前進的目標與步伐,說不定前麵就是柳暗花明。隻有根據需要與可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最合適的位置和最合適的角色,才可能表現出自己最大的價值。

當然,這種選擇是非常艱苦的,帶有背水一戰的意味,但這樣會促使我們在實踐中全力以赴,使我們更有力量。“隻選一把椅子”,意味著在選準全力以赴的事業時,也選擇了自我的尊嚴乃至全部的生活。“隻選一把椅子”,是我們旅途中的一種超越,是我們人格力量的一種升華,並不是讓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而是讓我們正確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由此可見,能做到“隻選一把椅子”的人,沒理由會一直是一個窮人。

巴爾紮克曾經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立誌從事文學創作。然而,在初期創作失敗後,為了維持在巴黎生活的經濟狀況,他決定棄筆從商,去當出版家。但這個外行的出版家處處碰壁,很快就失敗了。緊接著,他又當了一家印刷廠的老板。可不管他如何努力,還是以失敗告終。從此開始,他欠下了巨額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