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富人的思維有何不同——想致富就必須看透的財富思維(3)(1 / 2)

換句話說可能更容易理解何為吸引力法則:你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和所有親近的身邊人,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是你大腦的思維波動所吸引過來的。所以,你將會最大限度地擁有你心裏想要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將變成你心裏最經常想象的樣子。

下麵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你的想法對你未來的吸引力量是多麼大得驚人,它甚至會讓一個人的表現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美國一所中學的一位畢業生平時考試每科成績都得A,他參加了全美入學考試後,後來收到了告知他考到入讀大學的資格的通知書,他考試的結果是“score98”。他誤以為98是自己的智商,因為他從心理學書中知道智商98是很低的,一般的人都有100多。他心想以自己的智商,是沒有辦法應付大學課程的,於是他在開學時就很勤奮讀書,一心想以勤補拙,但偏偏事與願違,他每科的測驗都不合格。

於是校方的輔導老師找他談話,問他為什麼在中學時科科都取到甲級優秀成績,現在成績卻一落千丈?他回答說:“先生!您不能怪我啊!因為我的智商隻有98,我已盡力去讀了!”

“你怎會說你的智商是98呢?”輔導老師問。於是他把情況都告訴了輔導老師。輔導老師看著他的記錄檔案,驚奇地回答他:“你誤會啦!其實score98就是說在全國考生中你的成績是比其他98%的考生好。這是百分比率,不是智商。這就是說你是全國最優秀的一批學生,名列前茅。”

這時,他才明白自己原來並不是低智商,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後來他每科都取到甲級成績,以優秀生的身份光榮畢業。

“心想”的這種信念其實未必是真實的,上麵案例中的學生智商究竟是多少呢?98分還是130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分數本身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分數給他造成的“心想”的後果,以及它對他以後心態的影響。這個學生哪怕實際上真的很有天分,有能力創造令人矚目的事業,可以成就令人羨慕的人生,但一旦他的內心潛意識接受了“我智商很低”這個信念,便會在行為上照著這個信念去做,即使有什麼好的機會他也不會去爭取,隻會認為自己是個蠢材,是個沒用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的,隻會平平凡凡地過一輩子。

而且,就吸引力法則而言,消極的人際能量吸引消極人際關係;積極的人際能量吸引積極的人際關係。所以,達到遠大的目標,實現偉大的前景,須分步進行。沒有夢想的人就沒有希望。為了實現夢想,我們必須把目標化為具體的步驟來達成。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隻有一步一步踏實地走,才能有效地靠近目標。聰明的富人懂得如何分清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別,並且不會被現實所局限。

(七)古特雷思維:下一個目標是上一個目標的延續

人生要真正成功,就要學會把各種獨立的目標都緊緊連起來,把這一段路程變成青雲直上的軌跡。隻有這樣,才能讓夢想更具實現的可能性,才能讓有目標的人都得其想得。

成功的富人會有這樣一個思維,他們認為: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人生如此,事業生活也無不如此;上一個目標是下一個目標的基礎,下一個目標是上一個目標的延續;一個人一生不應該隻滿足有“一個頂點”,而是應該適時地把握住契機,果斷地從“頂點”折返大地,以重新蓄積元氣,另覓新途,再攀高峰。“頂點”究竟是什麼?就是一個人鉚足了勁努力逼近既定目標所能達到的最好水平。

事實上,人生的大目標大多是動態的。正如歌德所說:“人生在世,僅此一遭,一個人要有力量和前途,也僅此一遭!誰不好好利用一番,誰不好好大幹一場,那就是傻瓜!”這是從一個頂點到達另一個頂點的氣魄,是變頂點為起點的人生藝術。

人生需要不斷地為自己設立新的攀登高度。當一個人毅然從頂點折回時,貌似急流勇退,實則卻是向另一個頂點進軍的準備,就如同過山車的俯衝並不是墜落,而是積蓄再一次爬升的動能。如果說,攀登頂點的勇氣,表現著生存智慧的高超,那麼,再造新途的勇氣,則表現出創新智慧的卓越。

在美國紐約市有位年輕的警察名叫亞瑟爾,他在一次追捕行動中,被歹徒用衝鋒槍射中右眼和左腿膝蓋。3個月後,當他出院時,完全變了個樣:一個曾經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夥子,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又跛又瞎的殘疾人。

紐約市政府、民間組織紛紛授予了他勳章和錦旗。紐約有線電視記者問他:您將如何麵對您正在遭受的厄運呢?

亞瑟爾說:“我隻知道歹徒現在還沒有被抓到,我的應對方式,就是要親手抓到他!”

他那隻完好的眼睛裏投射出一種令人顫栗的憤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