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二月 社會責任亦促力事業(1)(1 / 3)

大愛無言,大善有相。鄭李錦芬女士講修養,也講責任。她以榮譽為起點,以社會責任促力事業。她勇擔責任,為公益不懈努力,隻為共建和諧。她不光投身公益,也幫助弱勢群體,還對家鄉盡力幫助。通過回饋社會,進一步融入社會。

鄭李錦芬女士以播撒愛心為己任。她帶領安利人參與誌願者團隊,她所領導的安利公司有國內最大的誌願者團隊,誌願者以安利為榮。既感到榮幸,也感到溫暖,而安利公司的慈善模式成為誌願者良好的示範和號召。

責任、慈善、公益與事業不是矛盾的,而是良性促動的,社會責任亦促力事業慈善公益,也會給一個人的職場帶來新鮮的血液和更高層次更高價值的滿足與成就感。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責任與付出帶來的職場新超越。

第一周 公益責任

星期一 榮幸、溫暖、期望

非常高興能夠代表安利公司,與這麼多位領導、嘉賓、各地婦聯代表以及各個學校的校長一同參與“陽光計劃”的啟動儀式。今天,我們這個公益活動的主題是“陽光計劃”,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還蘊含著三重意義:它代表一種榮幸、一種溫暖、一種期望。

——2008年5月,鄭李錦芬參加“陽光計劃”啟動儀式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在職場的發展過程中,角色轉變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回饋社會,發展公益是一個人的至高境界。

帶領安利做公益,做慈善,鄭太的職場生涯也在不斷延伸。

慈善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

兒童代表未來,他們是祖國的花朵,原本應該快樂、健康地成長,然而,作為當今社會中一個亟需幫助和關懷的弱勢群體,流動兒童在生活、就學、健康等方麵麵臨很多問題,甚至出現遭受歧視、被城市社會邊緣化的現象。

幫助他們也是回饋社會的方式之一。諸如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都投身於慈善事業的大潮中。人生的意義並非在於你能獲得多少或成為什麼,而在於你是否實現了一個人在所處的社會中的真正價值:你為這個世界做了什麼?

行動指南

傑出企業家要發揮領袖的作用,聯合更多的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共襄盛舉,讓“慈善文化”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

星期二 以你為榮

安利公司的成長有著每一位安利人的努力!而我們的家園,美麗佛山的建設期待更多安利人的加入和支持!每一位安利人,我尊重你!每一位安利誌願者,我以你為榮。

我相信,今年安利(中國)第三次獲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獎”,其中有著你們每一個人的真誠奉獻,同時也彰顯著誌願精神在安利得到有力的發揚和傳播。

——2010年4月,鄭李錦芬參加安利15周年(佛山)晚會致辭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三歲看老,一個人的胸襟有多寬廣,要從其青少年時期的行為說起。

鄭李錦芬就是一個老牌誌願者,大概17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在香港紅十字會做義工。當她成為傑出的企業領導人時,也沒有忘記把這種誌願者的精神帶進所管理的企業。

樹因有根而堅固茂盛,水因有源而長流不息。

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應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自覺履行一名“優秀企業公民”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的領軍人物更是應該率先垂範,起到榜樣的作用。鄭李錦芬及所有的安利誌願者,就是一個典範。

安利誌願者協會中80%的成員業已成為各省、市青年誌願者協會的團體會員,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共開展了150多項誌願服務,累計時間達10萬小時,服務內容覆蓋了敬老、愛幼、助殘、扶貧、醫療、環保等社會關注的領域。

行動指南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星期三 和我們一起參與

一方麵我們真的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創業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以公司為平台發展自己的事業。最近幾年,我們越來越懂得如何在中國發展,我們不但要求營銷代表直銷產品,更希望他們參與安利公司的不同活動。比如他們加入我們的誌願者隊伍,無論在汶川地震後,還是在北京奧運會上,或者各地的公益事業中,他們和我們一起參與,這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2008年12月,鄭李錦芬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談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參與精神與付出精神,是對企業公民的要求,也是對職場中人的要求。

作為安利誌願者隊伍的創辦人與帶動者,鄭李錦芬見證了安利誌願者由少到多的發展過程。2010年,安利公司被上海世博會邀請成為世博會誌願者的支持機構。參與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參與,就是一種對社會的回饋,對企業成長的市場的答謝。作為誌願者,這不僅僅是分享光華和榮耀的時刻,更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培育市場,使市場跟經營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