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惰性的,惰性具體表現在做事拖拉上麵。例如,製訂了成功的計劃卻不采取行動,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而不去改變。這兩方麵的拖拉,是獲得成功的大敵。
做事拖拉、總是沉浸在夢想中的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要花很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情,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同時,又因為自己沒有完成任務或者沒有改變某個缺點而懊悔。
做事拖拉,時間久了,就成為習慣。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從今天開始,就應該意識到,做事拖拉,實際上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而治療這種疾病的靈丹妙藥就是立刻采取行動。
如果你對當眾講話感到恐懼,應采取的行動是:訓練自己勇敢地站起來,自然地開口講話。如果你對退休以後的經濟來源感到擔憂,應采取的行動是:從現在開始製訂一些投資計劃。如果你因為工作上失誤而煩惱,應采取的行動是:使自己更埋頭努力,專心於把目前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如果你為別人嘲笑你的儀容而煩惱,應采取的行動是:到理發館或美容院去。如果你因為一位朋友而煩惱,應采取的行動是:立刻驅車或乘車去拜訪他,拜訪完了你也就心安了。如果你對“我可能要生病”而煩惱,應采取的行動是:如果真的生病了,就趁著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一下。如果你總是沉浸在發展的計劃中不能自拔,應采取的行動是:馬上行動。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本人就在將目標變為現實這一方麵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1908年,年輕的拿破侖·希爾在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家雜誌社工作,同時又在上著大學。由於他在工作上的傑出表現,雜誌社派他去采訪著名的鋼鐵製造家、經濟巨人安德魯·卡耐基。卡耐基非常欣賞前來采訪他的這位積極向上、精力充沛、富有闖勁、有毅力、理智與情感又處理得恰到好處的年輕人。
安德魯·卡耐基對拿破侖·希爾說:“我向你挑戰,我要你用二十年的時間,專門用在研究美國人的成功哲學上,然後提交一個答案。但除了寫介紹信為你引薦這些人,我不會對你做出任何經濟上的支持,你肯接受嗎?”年輕的拿破侖·希爾信任自己的直覺,勇敢地承諾說:“我接受!”
數年後,拿破侖·希爾在一次演講中說:“試想:全國最富有的人要我為他工作二十年而不給我一點兒薪水,如果是你,你會對這建議說‘yes’還是‘no’?如果是一個識時務者,麵對這樣一個‘荒謬,的建議,肯定會推辭的,可我沒有這樣幹。”
在安德魯·卡耐基對拿破侖·希爾的挑戰中包括明確的目的,即研究美國人成功的哲學以及達到目的的時限為二十年。經過這一次長談後,在卡耐基的引薦下,拿破侖·希爾遍訪了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五百多位傑出人物,對他們的成功之道進行了長期研究,終於在1928年完成了專著《成功定律》一書。
從1908年兩人約定,到1928年,正好是二十年。《成功定律》這本書轟動了全世界,激發了千千萬萬個人發了財或者成了名,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七年之後,拿破侖·希爾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總統羅斯福的顧問。
與此同時,拿破侖·希爾又開始撰寫後來有很大影響力的另一本書《思考致富》。隨後,他又將《成功定律》與《思考致富》兩本書加以總結,得出了成功學領域的著名的十七個成功定律,而明確的成功目標正是這十七個定律之一。而將目標變為現實的步驟正是拿破侖·希爾的親身經曆所得。
所以,如果你想發展,就趕快擬訂一個有助於實現自己目標的可行計劃並馬上行動。你要習慣於“行動”,而不要隻守著“夢想”。隻有像狼一樣奔跑、行動,才能捕獲自己的食物,讓自己維持生存,不斷壯大。